甫上任交通部长的YB陆兆福因在接受某家中文电台采访时使用粤语而遭到了一个名为“马来西亚讲华语运动”非政府组织的炮轰。该组织的贴文指出部长的举动令华文教育界倍感挫折,莫名其妙地给部长强扣了一顶帽子。
这群卫道人士根本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况且该时段的电台节目内容向来以粤语为主。以狭隘的眼光看待其他语言的存在,这与那些高喊华小阻碍国民团结的极端主义者有差别吗?
正是因为类似组织的打压,学习与能够掌握方言的人越来越少,各籍贯的传统文化也逐渐走向没落。这一切可说是源至于“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运动。这运动是由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于1979年发起,而作为邻国的我们也在80年代向新加坡看齐,并由民间华社负责推动。
设法补救籍贯文化
时过境迁,时下的年轻人能够说得一口流利的华语、英语及马来语,但大多数却对本身籍贯的方言一窍不通。我们都把华文视为自己的母语,但本身籍贯的方言难道不也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教育向来著重饮水思源,因此若不谙本身籍贯的方言,那么这将是一件憾事。再者,各籍贯文化源远流长,华社应该作出检讨并采取适当的补救行动,才不会让籍贯文化持续被淡化最终被摧毁。
正如我们多元种族文化的社会,大家对各民族的文化采取包容与尊敬的心态,我们也必须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各种不同的籍贯的差异。你可以热爱华文、学习华文、提倡华文,但却不应该对方言嗤之以鼻。华文与方言都是祖辈先贤们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精髓,我们必须守护它、尊重它、捍卫它。
自由使用语言是基本人权,这是毋容置疑的。如今乡音母语已经逐渐式微,为何还一直把方言视为眼中钉,难道非将它连根拔起不可?是否要年轻一代对各自籍贯的传统习俗都带著大大的问号、还是要待他们对先辈们墓碑上所刻的祖籍一无所知,才肯善罢甘休呢?
在中国,我们可以看见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使用各自地区的方言,只是对待外来客人时才使用普通话(华语)。这证明了华语与方言不应该存在冲突,两者完全可以并存。只有目光短浅及缺乏容人之量的人才会不断质疑他人使用方言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