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必然要符合种种“道德标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总是不屑的。原因无他,仅是因为众多的要求中,很多其实跟道德沾不上边的,却被当作是“不道德”看待。例如,社会要求教师不能喝酒、不能抽烟、不能有纹身、不能染发、不能穿无袖上衣、不能穿短于膝盖以上的裙子等等。
如果我们能理解,人类其实复杂得无法单凭某一件事情就能对某人下定论,那以上罗列的种种情况,又如何能以此断定一个人的人格?喜欢短一点的裙子,染发甚至纹身,这些都仅是人们的自由选择,只要该项选择不伤害他人,也没有危害他人,又有何不可?这又和道德有何干系?
协助学生解决困惑
教师最难的工作不在于解决知识上的问题。在这个科技爆炸的时代,没有什么知识是谷歌大神不能解决的,教学工作最难的是为学生解惑。中学时期的他们,面对著各种各样的困惑,关于爱情、友情、亲情,乃至于生命。如何协助他们面对和解决生命及生活里的大量困惑,那是教育工作者最艰难的功课。
我常常觉得,如果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教师不能带有上述的“仙气”,否则,谁会愿意把心事告诉一个高高在上的道德评判家?如果师生关系如此僵硬,则从何开始谈“解惑”?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然会在东窗事发之后,才后知后觉,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是每一次每一种情况都能亡羊补牢的。
个人一直都觉得教育最大的敌人是功利主义,以及短视。短视的我们喜欢用很多既定的偏见,去审视和批评很多事情。可是时代不断在改变,人的观念也不断在改变。眼下的学生接受了大量的多元化信息,对教师的要求和需求,也早已经不一样了。他们需要的是活生生,有血有泪的一个人,以人的角度和经验分享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