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一个团圆,思念,感恩的传统节庆。“月到中秋分外明”,深邃夜空中高挂的那轮明月,穿越多少时代,依然是我们共同寄望思念,期盼和睦团圆的幻化对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和团圆的意义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互相契合,寓意深远。
中秋节与中国历法有密切关系,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季,是收割农作物的季节。从早期的答谢神恩,月亮崇拜的节日,演变成家庭团圆的节庆,承载著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个极富蕴意的传统节日。
在我国,华人庆祝中秋节的习俗,不外就是祭祖,互送月饼,到了晚上就是小孩期待的提灯笼时刻。中秋节提灯文化,演变于中国安徽小孩“堆宝塔”习俗。小孩用旧砖瓦砌成宝塔状,点燃蜡烛,坐在塔前进行各类游艺表示欢娱,后来就有了中秋提灯会。
早期纸制灯笼不普遍,价格昂贵,大人就用竹篾扎成各种动物造型的灯笼,或者利用牛奶罐及柚子外皮做成灯笼,靠著里边的烛光照明,让孩子们持灯上街,欢度中秋。或许时代进步导致我们精神内涵匮乏,繁忙的生活,让我们不再愿意花时间去注意节日的细节及仪式。父母忙于工作,每到中秋节,就买了一些电子灯笼敷衍孩子,随随便便过节。
中秋习俗逐渐灭迹
中秋拜月娘的习俗,也逐渐灭迹,只有一些地缘性华团,苦苦保留这项民间信仰。现在的孩子,还会耍嘴皮,说月亮是一个充满窟窿,没空气的鬼地方,哪来月娘和嫦娥?更不会有吴刚砍树,玉兔捣药。时代进步,人文气息反而淡了,不怎么浪漫了。还有多少小孩曾被奶奶责骂:“别用手指指月亮,等下耳朵会烂掉!”
以往,月饼是一筒四个,才卖一两块钱,包装简单的印上嫦娥及“中秋月饼”四个字,内陷不外是莲蓉,豆沙,奢侈一点就有火腿和蛋黄,但那时候的月饼却是家家户户所期待的节庆美食。中秋节边赏月边吃月饼。大人们叙旧,孩子们玩乐,天伦之乐尽显在中秋佳节。而今功利社会,月饼的口味日新月异,贵不在节日意义,而是华丽的包装;吃的不是月饼,是包装。消费心态超越情感体验,传统节日的色彩,已被商业手段弄得支离破碎。
我们不能完全排斥时尚的庆祝方式及商业运作,但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完全让商业化抹去节日的传统意义和节庆色彩,不应该把如此文雅的节日搞得如此庸俗。商家更应该去寻回中秋节那些被遗忘的部分,例如有些比较讲究传统元素的商家,重新推出中秋猪笼饼,让大人们回忆童年光阴,也让现代的小孩更了解这节日糕饼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中秋节的人文内涵,才是节日的真谛。在这一天,我们和年老的父母团圆在一起,让小孩了解更多中秋节的神话与故事,猜猜灯谜,还原中秋节的原貌,让孩子们在节庆中尽情欢乐但受到有益的熏陶,是我们必须身体力行的事。除了月饼,不要忘记中秋节还有菱角,芋头,柚子也是主角。祝大家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