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是巫统的发源地,也是唯一在英殖民政府统治时期保有较大自主性的州属。一直以来,她是国阵最安稳的票仓。过去国阵在柔佛鲜少受到挑战,也因此让柔佛国阵少了忧患意识,有些领袖甚至认为除了三几个华人区之外,其他选区“躺著选都会蠃”。
摊开历史,在国会议席方面,除了1978年丢失居銮,1990年丢掉巴力士隆,以及2008失去峇吉里之外,不曾输掉超过1个国会议席。在州议席方面,2008年的6席已是历史记录,2013年大选前大多人不看好反风会吹进柔佛州。
然而,一夜之间连丢5个国会议席,州议席因马华的溃败而输掉18席,只差一席就失去三份之二绝对优势。因此,柔佛巫统内部如果出现纷争,迫使某些失意者出走,柔佛政权可能会因此动摇。
政治生态较复杂
耐人寻味的是,慕尤丁被革除副首相的职务时,柔佛州巫统似乎不是很认同巫统高层的做法,纳吉固然急于培植柔佛州的心腹,以便成为柔佛巫统的核心人物,但柔佛巫统的政治生态比大家想像中的还要复杂。
硬要将领袖归类,目前至少有挺吉反慕、挺慕反吉、挺慕不反吉、挺吉不反慕,还有中间骑墙派,以及挺大臣派和反大臣派等等几大类。哪派的势力大些,由于战火仍未正式掀开,暂时未能分晓。
但可以肯定的,过去在柔佛基层力挺下在党选中脱颖而出者,如果个人立场不再获得基层认同,来届党选胜出的机率可能不比上届。其中尤以希山慕丁的处境最为尴尬。当然,在西瓜效应之下,表面上慕尤丁已失去支持,但吊诡的是,实际上公开表态支持当权者的又有几人?
过去巫统党选就有“得柔佛者得天下”的说法(1987年东姑拉沙里和慕沙联手除外),掌控柔佛大部份势力者,将握有很大筹码来和中央谈判。党中央当权者再怎么对柔佛州领导层有意见,为了顾及中央政权的稳定性,大致上也不敢有大动作。
但时间拖得越久,慕尤丁筹码就愈少。将来愿意被中央收编的人应该不会少,团结的柔佛巫统恐怕将是历史名词,柔佛巫统对中央影响力将进一步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