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能够出生入死,那是对“义”字的高度认同。早期秘密会社的强大,也是围绕著“义”字去凝聚会员,让大家成为命运共同体而去捍卫群体的利益。
从中国南来者,因举目无亲,方言群组织、同乡会馆就成了保护伞,吸引南来者的加入。因为有著共同的历史记忆与现实遭遇,遇上困难时会从会馆组织中得到协助,有者更透过这些组织找到精神寄托,自然而然地对组织产生认同。
马来亚独立后,乡团照顾同乡的机能逐渐被政府所取代了。社会的变迁造成华人的认同也发生变化。当然,社会的自由化,也导致华人出现多元认同的情况。在华人身上,同时存在著国家、民族、籍贯的认同,以及方言、地缘及血缘的认同,唯身份的认同是有层次性与相对性的。
在政治上,华人的认同则有明显的有所分歧,有人死心塌地的支持执政阵营的马华公会,也有人对长期在野的政党持有高度认同。不同于专制社会,民主社会因为有所选择。一旦利益受损,政治认同就会发生变化。华人投票时大多数长期偏向在野党,主因是执政者的做法普遍不能获得华社的认同。
寻策取悦选民群
政党为巩固本身的支持率,会想尽办法取悦目标选民群。过去的巫统即是采取拢络特定选民的手段,对马来社群透过对其他族群印像建构来进一步深化思想教育。但当资源愈来愈少,而争夺者的愈来愈多的时候,彼此互掘疮疤时,许多谎言就一一被戳破。因而马来社群巫统的信任度掉入史无前例的新低点。
为华人争取公民权有功的马华公会,建国初期的确获得大多数华人的认同。但在巫统将种族问题政治化之后,无力制止巫统激进份子的政治操弄,由中国民党马来亚的领袖和海峡华人的领袖号召组成的这个公会,渐渐的失去了华社的认同。
因此,马华要挽回华人票源,就要认清华人认同的形成是怎么一回事,要如何重新获得华社的认同?要如何去进行?
一个政党的领袖追求个人的荣耀与民族大业的目标是否出现落差,也是促成选民认同是否转向的关键因素。就认同的层性而言,华裔政党对华社的认同是否甚于对巫统的认同?
在现实的情况,华裔政党对华人社会的认同多一些,是否意谓著相应的失去了巫统的认同?没能为这不能逃避的问题找到答案,高谈党的振兴大业云云,结果都只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