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大选,马华上阵37个国会议席和90个州议席,只赢得7席和11席;经过5年的耕耘,如今只能寄望不及30%的中选率。
连续经过308和505两次的双重打击,马华公会领导,不论高层,还是基层,人人都得了“惨后忧郁症”。不但为政之道,他们不唱高调,就是选举的绩效,也低调得多了。
马青总团长张盛闻上议员所言,坦然承认他们意识第13届大选之中党的表现差强人意,因此矢言争取“最多的华人和游离选民之支持”。具体地说,那该怎么做呀?
张盛闻开口说的,其实都是欲言还止的官样文章:“在这一次,我们已做好更周密准备,以面对即将来临的全国大选,我们去到每一个由马华上阵的选区,以研究和思考最好的策略,以重夺我们输掉的选区。”
除此之外,张盛闻透露:“我们也拥有一套的指标,以评估我们的机器在上述选区的发展,重要的是,我们要强化马华和国阵。”但是,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指标啊?
州席目标仍评估中
长话短说,这些蹩脚中文造句所表达的目标,说实在话,确实也是蹩脚的。派发农历新年餐聚请柬和年柑给居民和商家,张盛闻向《马新社》透露:马华放眼在来届大选赢得10个国会议席。
第13届大选,马华上阵37个国会议席和90个州议席,只赢得7席和11席;经过5年的耕耘,如今只能寄望不及30%的中选率。而且,州席目标,他们“还在评估中,将在稍后定夺”。
如果他们只有三成的把握,那么,可以赢得的州议席,最多不就是30席吗?至于国会,应该10席左右。如果参选犹如生意,对照了成本和效益,这样的投资,显然是得不偿失的。马华的候选人是何苦来哉?
张盛闻有没有痛定思痛,马华那些年的根本败因,尽管他在《立新》的发刊词明白地说:“我们相信党进行改革,绝对不纯粹是口号的呐喊,而必须通过每一个同志的热烈参与,才能为改革奠下稳固的基础。”
但是,马华的改革,做出了什么?细读《立新》收入广招党员运动委员会所编〈马华的基本路线〉(1983)的咄咄怪闻,自可体会这一切只有老调:
无法发挥政治力量
“盲目地主张不谈本族团结,高唱“大马人的大马”调子,只能使我们华人社会更加分裂,永远寻不到凝聚的基础,无从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更加无法发挥集中的政治力量,结果是在合理的权益分配中,丧失应有的讨价还价地位,造成更加严重的种族权益分配不平衡现象。”(页31)
要是“大马人的大马”乃是高调,那么不知马华如何评估和定调所谓“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呢?仅此一问,当可明白,纯属敷衍;文宣的文选,也是意思意思,不理时宜,只顾照抄。
不信?何谓“华族这一个“少数集团”是一个庞大的少数集团(在人口方面,华族占35%。)”(页29)?时光荏苒,历经卅余年的光景,华裔的比率,哪来35%之有?
犹为不自量力的是,马华公会仍然自诩“我们不但自己要走中庸的路线,同时也要协助以及支持友党走中庸的路线”(页30)。可是,环顾了这些年月一系列的歹戏拖棚,马华到底扮演著怎样的角色?
不说别的,单就文宣之道,迈向了网络2.0的大时代,经过了脸书话事的洗礼,甘德政博士经典之作的〈从文宣角度看2008年大选〉勾画的疏失,至今没有显著之长进:
“反观马华,当然也有使用电邮和短讯,但是缺少的是这种从技术上普传的设备,缺乏网络电子战的训练,仅仅依靠党员人传人,散播范围受到局限。许多党员的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如机器传播般大规模地传送讯息,更不一定每个党员会主动替党转发讯息给他人。”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为显示亲民的大动作,乃在立春时分大玩“立蛋”。蛋既立起,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