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国总统李光耀逝世,媒体上充斥赞美歌颂,缺乏反省与批评。网络面书也好不到那里去,只要有人据理批评李光耀,便有网民盲挺。这种不问是非,只问立场的作风,证明大马华人离开独立思考还很远,我们的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众多谈李光耀的文章当中,我认为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的《光耀与我》最有看头。一般网民对这篇文章都是采取戏谑的态度,嘲讽有余,分析不足。敦马这篇文章虽然说不上什么文采,但情真意挚,立场鲜明,比一堆胡捧胡吹的文章可读。
“我不能说我是李光耀的亲密好友,但对于他的离去,我仍然感到难过。”、“我们在辩论环节上多次交锋,但这些都是没有恶意,只是我们对于一个新生国家的利益有不同看法。”、“如今,光耀已不在。他的离去标示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的人领导国家争取独立,并知道独立的价值。”马哈迪的文章坦率,也不转弯抹角。
马哈迪和李光耀年龄相若,但李成名更早。他们都见证过马来亚和新加坡从英国手中独立的历史,但政治利益与理念回异,也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是好友,但至少是“可敬的对手”。他们的强悍作风,也形塑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面貌。
马哈迪和李光耀都喜欢当“国师”,指导他们的继任者要如何管理国家,这在民主国家是不可想像的。慢说一国总理,即使一家公司的前任总裁也不宜对现任总裁指指点点。
天下没有永远的政权,现代政治强调的是政党轮替,而不是一党独大。李光耀和行动党统治新加坡半世纪,己算是一个超长的纪录;日后新加坡人选择放弃李家的治国方针也没有什么不对,这就是民主国家的一种方式。因此,大马人津津乐道的李光耀名言:“新加坡有事,将从坟墓里出来”这样的话听起来教人毛骨悚然,像是一部恐怖电影的画面。
美国、英国、总国和澳洲等现代国家的政治人物,绝不会发表这种“雷人雷语”。告别李光耀过后,新一代的大马人和新加坡人不再怀念强人当家,就像台湾人偶尔怀念蒋经国,却没有人希望再到那个威权时代。新一代的人对民主人权更看重,也更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