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一般的看法是,这是个多重速率的世界,其中,全球前4大经济体中,美国增长强劲,中国则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而欧元区与日本,则旧态依然地陷入停滞状态。曾一度被吹捧的金砖五国中,巴西、俄罗斯与南非等大宗商品出口国,已因价格不振而陷入倒退或停滞状态,反而是大宗商品进口国的印度,多被看好,认为未来几年,有可能是印度起飞的时期。
说到印度这个充满悖论的文明古国与人口大国,争议自也颇多。在政治上,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民主国,可在经济上,却是颇为封闭,充满社会主义与保护主义的色彩。它在经贸方面的改革开放速度与幅,也输给敢敢摸著石头过河的中国。
从结果论的角度看,印度虽在1947年便争取到政治独立,也是不结盟国的倡导者,可经济表现一贯不佳。在1990年,甚至发生货币与经济危机,1991年后,方开始搞改革开放,可却不能勇往直前,以至在经贸上被中国大幅超越。全球极度贫困人口中,印度占32.9%,而中国占12.8%,尼日利亚占8.9%,孟加拉占5.3%。由于中印人口相当(约13亿),中国的成就显然大幅超越印度。(32.9%对12.8%)。
实则,印度在人口识字率、儿童就学率、人均预期寿命、电力供应,甚至厕所建设方面,均远落后于中国。也难怪,许多印度知识分子恨不得赶快超赶中国;只是,能否实现这个赶超,则众说纷纭。有一种论点认为,由于印度是个自由民主制国家,在体制上没有负担,长期来看,会较中国更具优势。是否如斯,就让时间来证明。
就现阶段而言,与印度相较,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新台阶,有人甚至认为,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陷阱(Middle-Income Trap)阶段,能否翻越这个陷阱与高墙,是中国最大的挑战。印度则尚有好一段路程,才能进入中等收入国陷阱阶段。
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印度有近50%的人口在25岁以下,是否占有人口红利优势之国。反之,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用尽,正进入高龄少子化阶段。
且近年来,由于多次上调最低薪资,已使中国在劳动力密集(Labour-Intensive)行业上失去优势。如不少低端产业已外移到泰国、越南。相信印度也会是受益国之一。
只是由于全球供应链贸易(Supply-Chain Trade)正减少,有些外企也回流到本国(如日本、美国),外加上今日的制造业已较往日更资本与技术密集,而非劳动力密集;因此,借工业化来脱贫的潜能已有所缩减,要像中台湾那样专靠出口取向制造业来脱贫,已较前更难。所幸,印度不缺人才,尤其在信息产业、医疗等方面,竞争力颇强,有望能结合制造业与中高端服务业的混合策略来发展。
问题反而是,如许多人所指出的(如Economist杂志),印度之所以被中国超越,有其内在的结构性阻力,如劳动法与发达国家一样严与繁烦,土地取得方面困难颇多,不仅是外资,连印度本国大企业,也常因土地纠纷而中止项目,如建机场、汽车工厂、大钢铁厂等。与此同时,也因政治因素使得资源多用于补贴中产与富人,而缺钱搞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供应。
中国正致力于更高层次的产业升级。增速虽放慢,素质却有可能在升级。尽管如此,只要印度能放手大搞改革开放,它因也可加速增速,更快地升级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