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少有的富贵之家,胡家那些年的生意和声誉,谁不知道,都是上品的。万铎先生既然生在这样的家庭,自有清贵之气。过人的胸襟,卓越的眼光,也确是上等家教历练的结果。
不是溢美之词,少年他就有大成就了。谢诗坚博士写的文章说:50年代胡万铎先生连同故颜清文律师,联合主编钟灵中学《学报》,同时领导反对钟灵中学接受政府“特别津贴”而走上改制之路。
被开除后,回到怡保育才中学,谢博士追述,胡先生仍然被视为“不受欢迎”学生,随后转入圣玛克英校读书。这么一提,胡先生可是这个国家学生运动的先驱了。
难得的是,年少遭遇这些梦魇,始终没消减他对教育的一身热血。那一部雷霆万钧的霹州华文独中复兴史,处处都是他的脚步。要不是万铎先生和他的团队,筹募百万元发展基金,留住香火,州里残剩那9间独中,恐怕也要步上改制的后程了。
那是气质,也是品质。到底是一代胡家人,所做所说,都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当选董总主席之后,也是这样。他提出那一条多元教育的路线,当初不获战友认同,他坦然退下,回到怡保,继续为家族创校的那一间深斋中学出钱出力。
对权力嘛,他没有一丝眷恋,他也没有回马枪,而是先华教之忧而忧。现在回顾,胡万铎先生之行,是个君子,坦荡荡。上台下台,他皆有自己一套的大人格信仰,也有自己的智慧,从容地应对社会的舆论。
可惜,Leo Suryadinata编辑总计1397页的Southeast Asia Personalitiesof Chinese Descent漏掉华商巨擘的胡家也漏去胡万铎先生这一面独辟蹊径的旗帜,唯有仰赖《胡万铎评传》补充那段峥嵘岁月的不朽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