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大选后,大马政治出现了什么令人注目的变化。有人说华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选后忧郁症。从选前的激情走向失落,显得有些迷惘。或许,这是高涨的期望落空后,自然会出现的反应,过了一段时间后,也可能会慢慢形成一种新的共识,重新向新的目标迈进。
随著伊斯兰党,马华公会与巫统党选结束,未来几年大马的政局走势也较易判读。为此,巴生老友会在12月29日请到吴益婷博士,为会员及公众人士解读大马的政局走势。按益婷的解读,505后,巫统也在考虑其未来的支持基础,而其结论则是,巫统应争取回马来人中下层的支持,也应此出台了类似强化土著经济议程的新策略。易言之,巫统应是看到了,不易重新赢回非马来人,特别是华人的支持。既然如此,就干脆从一个大马理念,转向一个马来人的路线。
从好的方面看,若这些政策真能使中下层土著受惠,自也未必是坏事;毕竟实现较大的社会经济平等,有助于全民团结。问题是,它会否又重演监守自盗。听众中便有人质疑,这是否巫统在加速敛财,以免下次败选后,一无所有。
既然是要强化族群(而非公民)的路线,自然难免在一定程度上,会忽略非马来人或非土著的权益。在每票必争的选举制度下,这个马来本位政策会否成功,则有待观察。毕竟,大马的现实是,日趋走向城镇化,也就是城镇人口在扩大,而乡区,老一辈人口在减少。在这么一增一减的大趋势下,强调马来本位,会否与时代脱节,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伸言之,这是个未来取向对过去取向的政策选择。
除了认定非马来人票赢不回来,巫统也认定某类马来知识精英,如公正党或伊党的专业人士,开明派也是难以赢得他们的支持。对这批人,巫统的策略是试图用标签的方式,来边缘化他们,如把他们描述为会破坏马来人∕穆斯林团结的自由主义,多元主义甚至是异端的伊斯兰信仰者如什叶派。这样,便可让马来民众疏离化他们。这个先标签,后孤立化的死硬派的策略会否奏效,则有待观察。在新媒体崛起的信息化时代,这种离间反巫统知识精英的策略,未必如巫统想像中那么有效。
约言之,目前巫统的策略是,首先试图用强化版的种族主义来掩饰马来社会中日趋恶化的阶级对立。其二是边缘化坚决反对巫统的死硬派。私见以为,巫统,特别是首相纳吉,是个善变的变色龙,其最终目标是保住政权,若中途发现策略效果不如想像中那么有效,也可能会有新花样。
益婷的基本论点是,大马已出现了与前不同的社会经济变化,也因为这个变化,如城镇化才会发生类似308与505的选举结果,而当马来人也如华人一样高度城镇化、个人化,注重良好治理、法治、反腐倡廉、社会公正等后,也可能会更议题取向(Issue-Oriented),而不那么狭隘本位。也就是更能从长远理性利益与公民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华社所出现的变化,就是要求理性变革。行动党等也是因为把握到这个新变化,才能争取到那么多的城镇支持。所以,巫统更趋保守化与族群本位,究竟是福是祸,尚难定论。我想这课题也应放在全球化视野来讨论,才能看得更清楚。毕竟,大马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已非更种族化或更保守化所能解决的。此点,也可从日益扩散的反涨声中一窥究竟,而且反涨最大声的还是中下层马来人,也就是巫统新策略所要赢回的选票。其政策矛盾也由此可见。个人判断是,边缘化非马来人,只会加速大马的沉沦,进而剧化巫统的正当性危机(Legitimacy 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