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安美术馆是马六甲第一所个人美术馆,二楼天井走廊的墙壁上,挂了一幅锺正川大师书写的毛泽东《沁园春·咏雪》横幅,潇洒飘逸的行书吸引众人目光。开幕当天上午,几位华堂青的年轻朋友围在字前,猜测几个写得比较奔放、难认的字。我经过的时候,他们要我释疑。
中学时期第一次读这阕词,我就被磅礡的气势慑住了,此后一直是我经常诵读的文学精品之一。我为年轻朋友念了一遍,顺便告诉他们与这阕词有关的一些逸事。
毛泽东不鼓励年轻人学“格律严谨,规矩多多”的旧体诗词,自己却酷爱得很,在战马倥偬岁月里,创作不少情致笔酣墨饱、气势风起云涌、意境挺劲雄浑的古诗词,为他赢得诗人和词家的美誉。毛泽东的习惯,是创作之后不急于发表,而是收起来,吟诵再三,友好索句才拿出来致送或发表。
《沁园春·咏雪》写于毛泽东初到陕北的1936年,私藏了整十年,直到1945年9月与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飞到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国共和平谈判,抽空拜访住在重庆的老朋友柳亚子时,才把自己手书,自称“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这首旧作赠给柳亚子,一再吩咐不要外传。
柳亚子读后惊叹:“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南唐小令、南宋慢词也。”击节叹赏之余,精心构思《次韵和毛主席吟雪之作》与毛泽东唱和。柳亚子不忍心独霸,邀亲朋好友一起鉴赏,辗转流入《新民报》主编吴祖光之手。
时年28的吴祖光看后,觉得这是“可遇难求,最精彩的稿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稿件”,遂不顾友人的好心劝阻与个人安危,毅然在毛泽东飞回延安后第四天,即11月14日,发表在《新民报晚刊》的副刊,加上画家黄苗子代写的按语:“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佳作曝光之后,在重庆文艺界引起轰动,左翼文人墨客纷纷唱和。蒋介石大发雷霆,要他的文胆陈布雷“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驳他。”忠心耿耿的陈布雷不仅组织亲国民党文人写批判文章,也要他们填《沁园春》,把毛泽东比下去。文艺界认为,当年排山倒海的“颂毛词”和“批毛词”笔墨大战出现的作品,无一能够达到与毛泽东等高的境界。
毛泽东过后谦虚地“察纳雅言”,经过反复推敲,更改原词的几个关键字眼,成了更为精美传神的《沁园春·咏雪》。
年轻朋友听得津津有味,我有机会把所知传给他们,心中顿时充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