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早在70年代拉萨上位拜相,这个国家便有身份证计划。919出席沙巴调查非法移民皇委会,在野党领袖安华因此认为把所有的过错,归咎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一人是不对的。
安华解释,介于1972年至1984年之间,政府已有机制处理因为内战纷纷涌入的菲律宾难民。1979年至1990年期间难民因此获得一纸身份证。当时,国家安全理事会特别设立一个隐秘的特工队专案协调。纠缠拉扯,安华说:“特工队还存在。”
要是这样,不论这个深藏不漏的计划,到底旨在解决什么问题,当朝政府怎么纠正超过10万人在沙巴上岸的连锁反应?事到如今,不但族群、选区和选民的结构一一变了,沙巴的政权也随之改弦易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十万人的登陆,当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这一切,就算不是特工队想要的;可是,国库和纳税人不得不为之买单,想必该是不争的事实了。
过滤申请书,签署批准信,发予身份证,提供援助金,登记新选民;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流程,都牵涉了社会成本。推而广之,工作的大楼,水电的支出,特工的薪金,出差的津贴,点点滴滴,也全是钱。
1972年至今,长达41年,前前后后,共有492个月。如果预算每月开销10万,这一笔账,至少是4920万令吉。如果特工队上上下下月支20万,身份证计划轻易消磨的何止马币一亿。可是,国家投资所得,实惠又在哪里?
一旦对照了军警精忠卫国丧命国土,可见这个计划蚀本非同小可。可惜,领导心里的算盘,往往不是按照企业的效益和绩效打的:一片江山,才亿万元,物有所值,不在话下,Why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