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听说我在吉隆坡生活一段时间后,还是以公共交通或是步行的方式过日子,都觉得很惊讶,因为他们认为在马来西亚的大城小镇里,如果没有汽车或摩托就形同失去行动的能力。虽然我证明了无车一族可过活,不过在我的BMW(Bus,Metro & Walk)生活经验里,其实处处充满不安、危险、抱怨与失望等情绪。今天先来讨论W。
每次走在上班的路上,都必须打醒十二分精神。因为吉隆坡的人行道危机四伏,像是突起的砖块、神秘下陷的窟窿。不然就是泛滥的汽车和摩托把人行道和路口变成停车位,行人须离开人行道,让给汽车使用。当你在行走时也必须时时注意路旁的摩托与行人,避免成为匪徒的目标。
当走在专门设计给路人过马路的斑马线时,它们往往成为其他交通工具的停车格,他们不规则地停在斑马线上,对著前方的交通灯虎视眈眈,准备随时冲锋陷阵。行人须以蛇形方式穿越斑马线,同时要走得快狠准,不能犹豫。有时,交通灯明明显示路人可以过马路,不过各位观众,由于塞车或冲红灯的关系,很多时候行人与车子是处于竞走的情形,需花很大的精力才能过对面。
《东方日报》在前几日访谈大马道路安全研究院总监黄绍文,对方就指说我国驾驶者缺乏“礼让精神”,尤其是“以大欺小”的问题很严重。他说我国不管是“车与车”或“车与人”之间都缺乏礼让精神。就我在吉隆坡的行走经验,确实有“大车欺负小车,机械交通欺负行人”的感受。在这个不尊重行人的城市里,当中要负起最大责任的就是我们的政府与市政局。
政府关注国产车的销量胜于国民的行动便利,在公共交通极度不便的情况下,人们只好买车代步,以致路上出现过量汽车。奈何停车位又严重不足,摩托和汽车只好占据原来的人行道,以致市民经常忍耐地行走。其实街道可以很丰富多元,除了快速穿越街道,我们还可以停下来休息、打招呼、观看街景等。《伟大城市的诞生与衰亡:美国都市街道生活的启发》作者Jane Jacobs就曾经说过一座城市的灵魂应该包含开放的街道,当人们走在有人群聚集和活动的街道时,城市才会彰显它的活力。
很可惜,我国政府和高官看不见路上的塞车、寸步艰难的行人或是街头罪案,我想也许是无时无刻都有交警为他们开路,给了他们“前方道路永远笔直,城市井然有序”的错觉。不过如果你认为吉隆坡没有高素质的人行道,那也错了。去年1月开始启用从吉隆坡城中城至武吉免登的高架冷气人行步道,就可以让民众安全又舒适地步行到城中热门地点。不过政府打造冷气人行道旨在促进经济活动,与他们汲汲营营兴建高楼和购物商场有关,与行人的权益考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