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绅在《悯农》一诗写下千古流传的佳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描述农人在烈日下辛苦耕耘,汗水都滴到泥土上,可是在吃饭的人们,又有多少人知道每一粒米饭都是农人的心血?又有多少人愿意珍惜盘中食物?每次参加宴会时,都觉得大马人民活得太“幸福”。如果是华人的宴会,一般都提供八至九道菜肴,菜色丰富、份量十足,座上嘉宾通常无法“解决”所有食物。虽然有些宾客会打包食物带走,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看著食物被倒进垃圾桶。
逢年过节的时候,商家大肆宣传食品(商品)。中元节还没到来,市场上已经在播放中秋的月饼广告。我们为了自家食用、送礼,或是体面及尽责地招呼客人,购买许多实际上不需要的应节食品。佳节过后,家中剩下过量的年糕、粽子或是月饼,不好意思送人又消化不完,只好送进垃圾桶。此外,人们喜欢大采购的方式,尤其是在购物商场的食品部,我们喜欢一次性买下白米、食油、饼干、蔬果、面包、零食、果汁、牛奶等,可是买回家后又常常因为“来不及”吃完,食物已经到了保存期限,最后只好把食物从冰箱转送到垃圾桶。
根据新闻报道,马来西亚人民浪费食物的现象非常严重,大马人每年丢弃、浪费的良好食物,高达50万至75万吨。不幸的是,在地球的其他地区,许多人却得不到生活中最基本的温饱。联合国农粮组织(FAO)披露,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9.25亿饥饿人口,平均每六秒就有一名孩童死于营养不良或饥饿。试想想,大马人每年浪费的食物可以喂饱或拯救多少饥饿的孩童?我们有幸生活在粮食供应稳定的国土,我们对这些不幸死于饥饿的同胞,除了同情和感到悲哀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做一些事来补救。
首先,消费者本身要自觉,在购物前做好规划,只买“有需要”而不是“想要”的食物,不随意丢弃觉得“不好吃”或“就快到期”的食品。其次,学校和家长应该告诉孩子食物的生产过程、灌输珍惜食物的观念、教育他们吃完盘中餐。第三,现在很多人都是外食族,餐馆、熟食档老板不能因为食材便宜就大量购买和烹调,提供过量选择的食物给客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万一食物卖不完,餐馆和熟食摊可以提供剩馀的食物给有需要的人士,例如街友,而不是倒掉它们。最后,政府部门更应该立下好榜样,不要在举办活动时,大量订购食物又吃不完,浪费纳税人的钱和地球资源。
如果大马政府和国民都可以谨慎用餐,珍惜食物,甚至有能力提供多馀的食物给有需要的国家和人们,我们就可以自豪的说,我们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