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的学生们对一些科目会否感兴趣,其实取决于科任老师对学生的启发性。
我在中学时期曾听学长说过,学校在70年代末有位化学老师教书很活泼,结果连后段的学生也喜欢上化学这一科。到了80年代末,另一位化学老师教书不得法,结果连班上第一名的同学都说那位老师不会教书。
两位老师虽然师出同门,教书水平却南辕北辙,除个个人性格差异之外,心态问题也是原因之一。前者懂得发掘教书的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己乐乐人。而后者或许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才发明了“学海无涯、回头是岸”的歪道理。
我在大学时期给两位出自名校的同门师兄弟的教授教过。虽然师出同门,但是师兄一心求官,一眼就看出读书的意识在于求官,因而积极结织权贵往上爬,在做学问方面只会吹水,最终导致个人学术水平不汤不水。若不是因为开的是必修课,恐怕没人会修他的课。而师弟恰好相反,不仅为人低调,认真务实的扎扎实实的做学问,对学生的生活状况也十分关心,他开的课总是坐无虚席。将师兄弟两人在做学问和教书的情形作一对比,有时真怀疑两人是出自同一名师的门下。
官场上,同门师兄弟多得是,尤其马华领袖陈祖排在国大教书时,引领不少年轻子弟加入马华公会,为马华公会培育了不少新生代领袖。有者在策略局、有者进入马青、有者担任部长、副部长的秘书或助理。四份之一世纪过去了,有人当上了部长,有人当过州行政议员,也有人仍在担任部长的秘书。当然也不有人从商发达去了。但说实在的,陈老师的这票学生,在政治上并没太亮眼的表现,至少还看不到青出于蓝的例子。
反对党领袖林吉祥带入门的弟子少说也有十来位。每位弟子的际遇不同,多少和他们的个性格有些关系。如果说机运不同,至少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华人居多的选区上阵,不能如愿中选也只能说时运不济。有者在大选败阵后就意兴阑珊而淡出政坛。有者官愈做愈大变得意气风发。有者周游列国学成归国准备东山再起。虽然不是个个骁勇善战,但却多半能够独当一面。
陈祖排和林吉祥相比,显然后者的子弟兵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