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政坛的一个主趋势是,国阵与民联均日趋重视实务性与实用性的课题,如伊斯兰党党要突出福利国理念,首相纳吉说500令吉援助金有可能延续,反对党领袖安华也说要废除高教贷款PTPTN。在两个阵党势力接近的条件下,政治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民粹化,自是意料中事。有苦要诉,有冤要伸者,实应趁此良机,大胆提出其诉求。
就高教贷款而言,民联大体上认为,若真能消除贪污腐败,提升政府效率,政府将能省下不少钱,用在利民惠民的方面,如高教贷款;此外,国油的收入,也应足以填补不足的金额。
无疑,消除贪污腐败与提升效率,是良好施政的必由之路。至于国油的用途,则应另当别论,不宜动不动就说,要用这收入来填补这填补那。实事求是地说,虽说近几年来,国油收入均占了联邦政府收入的约1/3,如在2011年便占了约600亿令吉,可自1998年以来,联邦的收入便年年赤字,帐面上的累积总额也已高达约4550亿。之所以,每年几百亿的各类补贴(Subsidy)是主因之一。若提高效率与消除贪污所省下来的金额,不足以在短期内抵销掉高达约436亿令吉的贷款额的话,就不宜动用国油收入来填补。
否则,要么联邦债务再直线向上,要么就是加速推出消费税,或是减少补贴与其他福利支出。约言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债务只会转移,而不会自动消失;更何况,这436亿中,有部份来自全民性的公积金。总不成要公积金会员,承担部份损失。进而言之,对一向守诺按时还贷者言,也会造成不平衡心理,甚至可能会要求高教部“偿还”他们已缴付的还债钱!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当前除了西北欧一些高收入、高课税、高福利的发达国或石油盛产国外,绝大部份国家,也只能提供约11-12年的免费教育。高收入国如英美日等,也无法提供免费大专教育,更何况正在大事扩张大专教育的大马。
从发展策略的角度看,大马也无必要过度过快扩张大专教育,而宜学德国、瑞士等国,把重点放在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如在德国与瑞士,有1/3的16-21岁的学生,是进入技职学校,而非普通高中。尽管两国的大专生生百分比,低于其他发达国,可其发达繁荣程度,却高过许多发达国。最近,尚有许多欧盟成员国的国民,大量涌入这两国谋生!
大马虽是中高收入国,可小学的入学率只有95%,中学甚至低至约80%,与其中高收入国地位不对称。若能用多语,如华语泰米尔语多开设技职学校,让更多学生能完成12年义务教育,应更符合国益民益,也更能实现产业升级、高收入国目标,与包容性社会的宏愿。
从收入素质(Quality of Revenue)的角度看,长远来看,联邦收入不易赶上支出;主因之一在于,在约1200万工作人口中,只有约170万人满足课税条件(即月均总收入超过2500令吉);当油气收入锐减后,联邦财政会更吃不消。此外,要大刀削减经常开支,如公务员薪酬,也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