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香烟经常与成熟或成功等标签挂钩,吐出的烟仿彿是一种光环,吸引注目。研究显示男性吸烟率远比女性高,18岁或以上的烟民占了22.8%,青少年市场的潜力被烟商觊觎,马来西亚卫生部积极地从学校著手杜绝新一代烟民诞生;家长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让青少年远离烟草。
《2015年全国健康和发病率报告》(NHMS)的“15岁或以上根据年龄吸烟率调查纳入了青少年吸烟率数据,由此证明青少年吸烟率已响起社会警钟。18至19岁的青少年共有13.2%的吸烟人数,直到20至24岁人数竟翻倍到25.3%,短短的岁数差距竟出现令人担忧的情况。踏入社会工作后的人士几乎保持在吸烟的稳定程度,直到中年以后才出现吸烟率下降的情况。健康行为科学与戒烟专家黄丽芬指出,“一旦青少年接触到香烟,只要吸上3支就能上瘾,从调查显示的中年人吸烟率下降的数据发现,中年吸烟者多感受吸烟带来的危害和疾病后才决定戒烟,另一种可能则是因吸烟引发疾病而死亡,最终让吸烟人数下降。
从现有的青少年烟民中,36.8%每天吸2至5支香烟、25.7%每天吸1支,而占少数的3.4%和2.3%烟民,每天吸11至20支和超过20支。黄丽芬说道“青少年往往认为尝试吸烟只是为了感受,不会上瘾,但研究显示尼古丁只要占据中枢神经系统,3支烟就能直接让人上瘾。部分吸烟青少年偶尔吸烟或碰到烟友才来瘾,让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吸烟者,只是偶尔兴起,并没有真正上瘾,所以提到戒烟时毫无动力,因觉得事不关己。”青少年烟民与成年烟民截然不同,重点在于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吸烟者。“从研究发现,成年烟民在回溯开始接触香烟时,也抱持同样看法,很多青少年会把吸烟习惯延续至大学,只要踏出社会工作就很难脱离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青少年烟民不善用戒烟诊所。”
21岁以前吸烟将影响青少年脑部发育,卫生部正草拟法案,冀将烟草及香烟管制法案从先前规定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不可购买香烟,修改为21岁以下青年不可买卖香烟。NHMS 2015显示,10名青少年中就有7位曾在14岁以前尝试吸烟,而每10位中就有4位的父母是烟民。“想要杜绝青少年吸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和吸烟的家长戒烟,孩子从小经观察根植错误想法,认为吸烟是大人的表现,且从外表上看来吸烟不会带来伤害,也没有任何不妥,最终也许步上父母后尘。”
网络或影视作品的宣扬,让青少年以为成功人士的象征,就是有名车和美女相伴,点上一根烟瞬间让地位提升。他们对香烟的憧憬,就是进入成年期的通关钥匙。香烟的过滤嘴也常给烟民带来错觉,以为能借此降低有害物质的吸入。最新报告显示,以前多在非吸烟者身上发现的肺腺癌,如今也在吸烟者身上发现,即使烟商大力推广过滤嘴功能,也无法从数据上证明过滤嘴能发挥效用。
从家里阻断烟民诞生
习惯在家吸烟的父母,往往不自觉培养起新一代烟民。孩子若在中学阶段就叼起一根烟,可能会遭遇父母责骂,但活“榜样”的坏示范也应被重视,不可只将矛头指向青少年,一味认为他们是问题少年。
父母在家吸烟伤害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体,还会让家人沦为二手烟受害者,“就算只在阳台或某封闭空间里吸烟,二手烟还是会随著空气流动,从门缝或狭小洞口飘入,点燃的烟品会释放出潜在的毒性化合物,停留在头发、衣服、地毯、家具等地方,即所谓的三手烟。只要孩子在地上爬行,或是吸烟后的家长将孩子抱起,都能透过不同媒介,将这些附著的毒性化合物传到孩子口中。”黄丽芬说。
若丈夫有吸烟习惯,对怀孕的太太也有流产威胁,未满1岁的婴孩若长期暴露于二手烟下,也可能成为婴儿猝死症(SIDS)受害者。调查中显示,幼儿可能因二手烟的吸入导致呼吸系统发育不全、哮喘、支气管炎或中耳炎等。她指出,“丈夫若吸烟,太太就成了保护家庭的重要把关者。太太应禁止丈夫在家里的任何角落或车里吸烟,即便他将烟吐出窗外,但行驶中的车子反倒让二手烟重新进入车中,危害车内乘客。如果欲将孩子交托托儿所,也应先确保托儿所内没有烟民,出外逛街时必须提高警觉心,让孩子远离吸烟人群。”
增强知识,助青少年戒烟
我国共有500万烟民,而每年因烟品导致早死的人数高达2万人。卫生部于2016年推行mQuit戒烟计划,希望能在2025年减少30%的烟草消费,反烟协会也期望在2045年,能达到少于5%吸烟率的终极目标。师承伦敦大学学院烟害研究所所长罗拔魏斯特(Robert West)教授的黄丽芬说:“配合政府努力,除了帮助提高戒烟诊所能力,去年我也开始用专业知识帮忙训练社区药剂师,让他们学会辅导前来购买戒烟替代药物的烟民,参与戒烟行动。普通科医生、护士和学校老师也是我训练的目标,希望他们学会辅导烟民戒烟的技术。牙医到学校检查学生牙齿时,也可运用我们的方法,辅导那些从牙齿看出吸烟痕迹的学生,让他们尽早远离烟品,此计划被称为Program KOTAK(Program Kesihatan Oral Tanpa Asap Rokok)。”
青少年接触烟品,除了好奇心外,主要还是想纾解上课压力,找出日常生活外的小情趣,让方便携带和容易获得的烟品成为首选。面对家庭问题的青少年,有的感觉孤独或无聊、欠缺父母关爱和照顾,加上缺乏向烟品说不的能力,以致成功被诱惑。“吸烟能纾解压力的想法是错误的,像有的学生说用吸烟减少考试压力,但也不见得能因此考取好成绩。”她强调,父母和家人的支持在青少年戒烟路上尤其重要,“即使学校有戒烟辅导老师和被规定的无烟校区,父母还是得灌输孩子吸烟的坏处,而只有吸烟的家长尽快戒烟才是上策。
此外,黄丽芬认为政府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遏止烟民的传承,“目前市面上还是能买到低于5令吉的走私香烟,要帮助青少年脱离烟品,香烟价格应被提高和严格管控。在我国很容易买到香烟,虽然说解决压力的办法有多种,但是这种装在口袋里的方便,给了烟民无限借口。”
马来西亚国家癌症学会(NCSM)于去年成立戒烟诊所,过去的6个月里,NCSM帮助了13至17岁的143名青少年成功戒烟,并在吉隆坡的4所学校中做了项调查,判断他们对吸烟的认知。初步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知道吸烟致癌、95%知道吸烟影响健康、85%认为吸烟是浪费金钱的行为、70%于12至15岁开始吸烟、50%的父母有吸烟习惯和45%的学生从超市、路边摊及商店购买到香烟。截至去年,我国共有超过534所诊所、45所医院和145个私人机构提供戒烟服务。
乡村吸烟人口 比都市高
从1996至2015年间,乡村的吸烟人口从28.5%增至29.4%,而都市则为21.7%增至22.3%。黄丽芬解释“都市吸烟人口较低,可能都市人更容易接触吸烟坏处等正面资讯,相比起乡村烟民较难接收有关知识,不了解吸烟带给自己和家人的伤害。
乡村人口平均收入较都市人来得低,若将金钱滥用在购买烟品上,不但危害健康,还会破坏生活品质。 由于工作性质,很多禁烟广告无法透过电视、网络等传达给乡村人民。
全球情况大致相同,都市人的教育程度通常比乡村人高,他们了解吸烟的危害,更关注个人健康问题。从NHMS的职业和现今吸烟状况相关的某报告中也能观察到, 拥有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吸烟人口,比高社会经济地位人口来得高。普遍上来说,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他们所面对的生活压力相对更多,除了经济问题,职业上的压力也让他们更易受烟品或坏习惯的影响,认为应对机制通过香烟让他们舒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