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陈沁俐)
孕妇面临“羊水栓塞”的风险虽不大??但不少新时代孕妇选择在家自然产,在没有完善医疗支援之下,若不幸碰上羊水栓塞,将大增母体死亡率。
为了一亲自然和不想医疗队伍介入而“违反自然”,某些孕妇努力做好在家自然产的知识和准备,积极搜集网络资料,选择在家生产。但这有一定的风险,当出现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等突如其来的状况,若无完善的医疗设备,又不尽快送往医院,产妇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面临死亡威胁。
从马来西亚的孕产妇死亡率中,因产科栓塞而离世的患者,由1991年的10%增加至2008年的30%。产科栓塞多为羊水栓塞,而在2008年时,更是孕产妇致死的最大因素。羊水栓塞被称“孕妇的鬼门关”,在分娩过程中,若胎脂、角化上皮细胞、胎粪、毳毛等侵入母血循环,导致栓子堵塞肺血管引起肺栓塞,就会造成产妇休克、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简称DIC)、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综合症,是分娩时严重的并发症。它的病情危急、凶险,且死亡率高,根据美国的记录显示,有41%的羊水栓塞患者皆有敏感症病史,在约2000至2万名孕妇中,就能见到一例。
孕妇临产时,阵痛随之而来,子宫颈跟著扩张,羊水膜也会破裂。据妇产及助孕专科顾问林韵璇医生的说法,“分娩状况因人而异,有的人虽然出现阵痛,但羊水膜却还未破裂,而羊水可能在强烈宫缩下回流到孕妇身体的各个部位,羊水栓塞出现的原因至今仍无法被确定。此症可发生在妊娠10至14周进行钳刮术(用作人工流产)时,或中期妊娠流产时,但在分娩前发生的羊水栓塞所造成的孕妇死亡率较低,而分娩过程中羊水栓塞发生机率占70%,分娩结束后占30%。分娩过程中的孕妇如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紫绀、休克、子宫大出血等症状时,医生都会提高警惕,因足月分娩时发生的羊水栓塞,孕妇死亡率高达80%。
大马仍不适宜在家分娩
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后开始阻塞肺小血管,引起过敏、免疫反应和凝血机制异常。高压羊水内的有形物质能直接形成栓子,经肺动脉进入肺循环阻塞小血管引起肺动脉高压。羊水内激活凝血系统的物质启动凝血作用,让肺动脉高压引起急性右心衰竭,继而使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多在羊水栓塞后出现,使血压骤降甚至消失,最后心肺功能衰竭。羊水中含有的纤溶激活?,让产妇血液系统由高凝状态迅速转变为纤溶亢进,血液不凝固将发生产后大量出血和失血性休克。林韵璇表示:“在国外,像是英国或澳洲等地,他们都有社区助产士从旁协助选择在家分娩的孕妇,相较于马来西亚,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完善的设备,因此建议孕妇在最安全的环境下生产,即到医院待产,即便出现紧急状况,还有相关医生能马上给予帮助。”
症状:3渐进阶段
1.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分娩过程中尤其刚破膜不久,产妇若出现寒颤、呛咳、气急、烦躁等突发症状,随后再出现发绀、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抽搐、昏迷、血压下降、循环衰竭乃至休克,都应警惕。心脏休克引起的血压降低是主要特征,而心脏休克后也会引起心律不整,增加处理难度。肺部听诊可闻及肺部杂音或在X光片看到肺部水肿迹象,即便不使用听诊器也可听见喘气声,某些病人可在1小时内死亡,原因多为缺氧所致。若存活,缺氧时间太久也会造成脑性麻痹,甚至脑死。
2.凝血功能失控约有80%的羊水栓塞病人会出现凝血功能失控现象,最快可发生在发作后的几分钟内,亦可能发生在几小时后。凝血功能失控者会大量出血,无论是打针的伤口、阴道伤口或是剖腹产伤口,都不易凝固止血,且身上会出现淤青。
3.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全身循环衰竭,肾脏的血流量减少以致肾脏微血管栓塞,肾脏缺血引起肾组织损害,其表现为尿少、无尿和尿毒症。肾脏实质受损将导致肾功能衰竭。
成因:多因素影响发生率
羊水栓塞发生的机率虽低,但部分高危人群还是应该时刻关注,像是高龄产妇(35岁以上的初产妇)及多胎产的高龄产妇都是羊水栓塞高发群,但主要原因往往是综合性的,结合胎位异常、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宫缩剂量大等而增加发生率。尤其第二产程收缩时,羊膜腔内的压力升高(可达100-175mmHg),明显超过静脉压,羊水因此可能被挤入破损的微血管而进入母体血循环。
血管开放进入的途径为子宫颈内膜静脉及子宫下段静脉、胎盘边缘静脉窦、损伤的子宫血窦如子宫破裂和子宫颈裂伤,而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也可通过破损血管或胎盘后血窦进入母体血循环。
此外,在人工破膜时若羊膜腔内进行穿刺不当亦易引起羊水栓塞。而剖腹产也比自然产的羊水栓塞发生率来得高,羊水可从手术伤口进入母体血循环。
应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产妇务必定期做产前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可检测出90%的前置胎盘,使用分娩监视装置可在早期发现胎盘早剥,并及早发现妊娠时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
2.30岁以上的产妇、早产或过期产者和经产妇(曾产多胎者),尤其胎膜早破、子宫体和子宫颈发育不良的产妇易有羊水栓塞现象,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出正确处理。
3.分娩过程中,若出现胸闷、烦躁、寒颤等不舒服的感觉,应及时告诉医生。
4.若分娩期间子宫收缩过于强烈,应配合医生使用镇静药物,减弱子宫的收缩,防止子宫破裂。
5.若在第一产程发生羊水栓塞,而宝宝不能立即分娩,即使抢救后情况好转,但病因未除,仍有随时恶化的可能,必要时应配合医生做剖宫产手术,尽快结束分娩以避免子宫破裂。
产妇死亡,多可避免
由上图可见,孕产妇死亡率已逐年降低,回首100年前,在10万名新生儿出生的同时,也结束了500至1000名母亲的生命,这意味著每100至200名新生儿呱呱坠地之际,就有1产妇撒手人寰。由于100年前的生产率比现今高,因此产妇在分娩时遭遇不测也是一个常见悲剧。
图中显示马来西亚在1933年才开始收集数据,当年就有1085宗孕妇死亡案例,截至1997年已降低至19宗。
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如今的10比10万,多因为应对孕产妇死亡的科学知识不断增加,而普遍导致产妇产褥热(分娩、流产或堕胎后产道的细菌性感染)的则为医疗用具的卫生问题。19世纪中期,奥地利医生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Dr Ignaz Semmelweis)是第一位发现产妇生存率和卫生之间的重大关系者,也被后人称为“母亲的救世主”。他推动医师在接生前用次氯酸钙水溶液洗手,一度将产褥热的比例由20%降至2%。
在刚过去的妇女节,美国牛津政策管理研究中心(Oxford Policy Management)发出了一道问题给女性:“你会想要在1900年或2017年生产?”该研究中心鼓励全球向瑞典学习,1751年瑞典的国家统计针对孕产妇死亡率给出了一项数据,揭露了每10万名产妇中就有900人丧命。这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而当地卫生部也透露651名死者中,有400名若由助产士在旁待产将可被挽救性命。此调查显示了多数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自此,瑞典政府推行一连串的助产士训练和调配,让助产士覆盖每个教区,而在1860年代的40%分娩都会有受训助产士待产,让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了一半。
150年以后的1900年,80%分娩都会有受训助产士待产,让瑞典的孕产妇死亡率降至全球最低,每10万名产妇中只有228名死亡,而英美二国在当时仍分别有450名及900名孕妇死亡。
补充资料:什么是羊水?
羊水就像胎儿的保护网,既是润滑剂又有软垫作用,防止震荡伤害胎儿。羊水是指怀孕时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它是整个怀孕过程中,胎儿维持生命的重要成分。羊水在各个发育阶段的来源都不相同,妊娠第一个3月期的羊水主要来自胚胎的血浆成分,随著胚胎的器官开始成熟发育,其他像是胎儿的尿液、呼吸系统、胃肠道、脐带、胎盘表面等也陆续成为羊水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