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生活繁忙,无论是自家烹饪三餐或在外用餐,为求便捷,都免不了会摄取加工食品。
在众多加工食品当中,我们该如何从中选择对健康有益的呢?
加工也有好处 食品选择不贵“精”
“精致食品”从字面意义看来就是食品做工精致、美观,让人垂涎欲滴。精致食品不完全等于加工食品,却更不健康。若我们不去留意食品背后的制作过程、营养内容,不去理会里头包含多少添加剂,抱著“吃了再算”的心态,就容易掉入无底陷阱而不自知。
远古时代的人类在捕获的猎物身上,食用它胃囊中处于半消化状态的食物,迅速补充体能,是最早见的食用食品加工例子。我们将菜市场上买来的菜,放入水中清洗,其实就是对食材进行加工。资深饮食治疗师林爱玲表示:“不是所有加工食品都是垃圾食品,一种加工食品的好坏,取决于它的成分和加工方式。”
加工动作包含精致化、添加和处理。其中,精致化让食品看起来结构更精细、口感好,例如将口感粗糙的稻米壳、果皮、种皮、胚芽等去掉,剩下白米,入口更为顺滑易咀嚼,却失去大量纤维素,剩下碳水化合物和其馀成分;添加过程被区分好和坏,好的添加物像是维他命、钙、矿物质、纤维素等,增加该食品营养,而坏的则是为口感佳而抽掉食品内的营养素,加入了色素、防腐剂等;处理则是把食品加热、冷冻或真空处理,但营养不流失。
活在不停与环境妥协的年代,我们应如何聪明选择加工食物?食品一旦被精致化,可能成为高糖、高脂、高盐、多有害添加剂,却缺乏营养的垃圾食物,过量摄取对健康百害而无一利。从2009年一项调查中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小学生每星期会吃一次或以上的快餐,而马来西亚也成为东南亚的“最胖国”,问题不容忽视。林爱玲说:“我们无法避免加工食品,却可以选择如何吃得更营养,像是白米营养不足,为了改变一家人长期以来的不良饮食习惯,可在白米中混进糙米,一点点地做出改变,不让小孩一下难以接受糙米的粗糙口感,而拒绝进食。大众应尽量选择全麦食品,以面包为例,少吃白面包,多吃全麦面包更能摄取纤维素。”
为跟上繁忙社会的脚步,都市人往往控诉没空“正常”饮食。他们选择快餐或简便包装的食品,期望能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和时间赛跑。“现代人的时间表里容不下运动,若无法抽出半小时好好进食,那就很可悲了。最好的当然是自己买食材来烹煮,因为过程中可以为了健康而不添加太多调味料,但要是实在无法抽空,可选择到杂饭档买上一菜一肉和米饭,外加一份水果,至少达到均衡饮食基本条件。”
豆类发芽更营养
消费者常误解但凡被包装后的食品都是不健康的,事实不全然如此。事实上,原材料最初开始被加工时,本就只是为了清洗、轻调味和果腹。有些食材经过加工后,对身体更有益。例如,全谷类和豆类是活的种子,用水泡和温度的“加工”可使它发芽。发芽后的谷类和豆类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更小,并含有更多的营养物如蛋白质、纤维素和维他命B。
此外,酸菜、泡菜、克菲尔(kefir)和丹贝(tempeh)也是不错的加工食品,它们能提供有益的益生菌,有助提升免疫系统、缓解便秘、帮助预防某些类型的癌症。必须注意的是,若为了延长保质期而加热或消毒这些食品,里面的益生菌也将随之死亡。若不想让食材变坏,可选择而放入冰箱,靠温度抑制细菌增生,是个延长食材保质期的方法,且不会破坏食材养分。
简单区分健康度
一般而言,食品的加工程序越多越复杂,就越不健康。以黄梨为例,水果本身要比加工后的黄梨酱和黄梨酥来得健康。为了使人们更容易辨别加工食品,食品研究人员将食物归纳成4组不同的类别:(上至下——健康至不健康)
1. 未加工和粗加工食物 Unprocessed and minimal lyprocessed foods
原材料如蔬菜、水果、坚果、鸡蛋和牛奶等都归类此组,只要是直接获取,简单清洗和运送后让人们获得,若加工也主要为延长保质期(冷冻牛奶、真空密封肉类),都属于第一类。
2. 加工过的烹饪原料 Processed culinary ingredients
烹饪原料经过轻加工,如加入糖、盐、蜂蜜和调料,提升烹饪后的饭菜味道。
3. 加工食品 Processed foods
食物经过一些处理,但只有2至3种成分,如罐头食品、咸坚果和发酵馒头等。
4. 超加工食品 Ultra-processed foods
此组食品多被加入5种或以上成分,并多为廉价成分做成的工业配方食品。超加工食品含有高糖、高脂肪和高盐分,但缺乏纤维素、维他命和矿物质。长期食用加工食品的人易患肥胖症、高血压和高血糖,进而导致心脏病和糖尿病。糖果、香肠、午餐肉、方便面、冰淇淋和甜饮料等都属于超加工食品。
隐身术语不可不知
不少商家在标注食品添加剂成分时,故意使用消费者少接触的化学名称,企图模糊消费者视线。以下列出常见的“隐身”术语,精明的消费者不可不知。
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钠、丙酸钙抗氧化剂:BHA、BHT、PG、TBHQ、维他命C、维他命E、植酸、茶多酚
膨胀剂:明矾、碳酸钙、小苏打、磷酸氢钙、酒石酸氢钾、葡萄糖酸内脂
甜味剂:麦芽糖、果葡萄糖、糖精、低聚糖、阿斯巴甜、甜叶菊糖、甜蜜素、安赛蜜
7招防身远离添加剂危害
市面上许多美食的好口感皆源自食品添加剂:绵密的蛋糕、酥脆的饼干、酸甜的糖果等都和食品添加剂有关。多了解食品添加剂将有助确保饮食品质。以下介绍7个方法,让你在琳琅满目的食品中,做出更安全的选择。
1. 仔细查看配料表
要找到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是不现实的,只有选择较少添加剂的食品才是上选。养成翻到背面查看配料表的习惯,购买加工食品时,应仔细查看食品包装,尽量选择清楚注明原料配制成分的产品。散装的糖果和饼干等通常不附配料表,对添加剂更只字不提,只有看了配料表才能挑选出安全性高的食品。
2. 选择加工程序少的食品
加工程序少、加工程度低的食品,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越少。例如新鲜蔬菜只经过清洗和运送过程,不含添加剂,但袋装沙拉却需要次亚氯酸钠来杀菌,降低了健康度。零食都经过繁琐的加工程序,含有的食品添加剂也就更多,应避免食用。选购醋和酱油等调味品时,尽量购买有机原材料。
3. 不贪便宜货,慎买打折食品
许多价格低廉的食品,往往隐藏原料成本低或天然成分含量少的事实。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厂商将外观做得更精美和“做出”丰富的美味,即是加入大量添加剂。
4. 尽量不要一次性吃多种加工食品
一次性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可能导致食品添加剂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危险。食品添加剂的毒性试验,一般只是单个物质在动物身体上做的实验,而不会做几种物质相互作用的危害试验。
5. 让儿童远离艳丽果冻、糖果和饮料
儿童身体和智力仍处于发育阶段,过多涉入食品添加剂,会相对减少他们对必需营养物质的吸收。市场上销售的色彩鲜艳的果冻、糖果和饮料多含色素,摄入过量色素可能会引起过敏症,如哮喘、喉头水肿、鼻炎、荨麻疹、皮肤瘙痒及神经性头痛等。有些食用色素在保存过程中可能会混进砷、铅等有毒的成分,对孩童成长造成影响。
6. 自己动手做饭,从源头拒绝食品添加剂
为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烹饪时在调味料的选择和用量上都会有控制,由此防止食品添加剂的“入侵”。
7. 抱持基本的怀疑精神
挑选加工食品时,尽量抱持怀疑精神,像是为什么该食品颜色特别鲜艳、价格特别便宜等,自然可将问题食品拒于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