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爱哭闹、发脾气、过度闹别扭等行为常让父母担心他们是否有情绪障碍。然而,在断定孩子有情绪障碍之前,要先查看3个会影响孩子情绪表达的事情。
智力或口语发展
首先,应先了解孩子的特质。孩子的智力、口语、人际互动能力是否跟一般同龄的孩子差不多,因为智力和口语能力会影响孩子对于情境的了解,也影响孩子对情绪的概念和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如果孩子是属于智力、口语、人际互动能力较差的,出现上述的情绪困扰应该是可预期的。
建议: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明确地示范情境和情绪的连结,以及正确、多元的情绪表达方式。例如妈妈看到孩子又犯错生气了,可以直接说出来:“你这么大声吵,让妈妈心很烦,我不想说话了,我等一下再帮你。”明确的示范说明情境、个人心情、情绪表达的行为这三者的关系,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关系,可以协助孩子渐渐学习到如何适当的表达情绪。
先天气质差异
除了能力之外,孩子的气质也可能影响情绪表达。根据理论,每个孩子的气质有九个向度:活动性、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力分散度、反应阈等。有些孩子的气质本质就是比较喜悦的;有些是比较忧郁负向的;有的孩子反应比较强,一点情绪就大惊小怪;有的孩子反应强度较低,经常会低估了他所感受的情绪,譬如他在回家之后,沉默不说话半天,直到晚上才说出“放学途中被人抢了钱包,手臂被打伤了”。
由于孩子的气质不一样,可能出现的情绪表现、困扰也不一样。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表现可能跟他的气质有关,把孩子这些问题拿去找医师,可能得到的答案是“这些行为问题和孩子气质有关,你可以…(一些因材施教的管教方法)。”医师或专家顶多认为孩子仅是适应障碍或适应问题,而建议父母采取一些适合孩子气质的管教方法。
情绪表达 学习环境
家庭是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很多父母本身有压力,在家里经常情绪失控;或是婚姻出现问题,父母或家人经常争吵;甚至有些父母对于情绪、冲突的处理方式,也采取哭闹、打骂、威胁等不成熟的方式。
建议:不妨检查一下自己或家人是否也有类似的情绪表达方式,如果是的话,孩子的问题也仅是如镜子般反映出家里的问题。这时候先改善大人的情绪表达方式才是上策。
总结
孩子出现情绪困扰的问题如果不是发展迟缓、能力或气质所致,而且也尝试过上述方法仍未见改善;甚至参加很多坊间所谓的EQ训练工作坊或接受谘商心理治疗等,仍成效不佳,且尚未接受过小儿神经科或精神科医师的任何诊断,建议父母尽快带孩子去就医。父母切勿碍于面子问题而一拖再拖,殊不知错过黄金介入期将延宕了孩子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