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青少年接触越来越多的流行文化,像是韩国偶像剧、韩国流行歌曲、欧美影剧,甚至为了一唱喜爱的偶像的歌曲而学韩语,却对自身“中华文化”感到陌生,谈到中华文化就觉得落伍。为何青少年对流行文化趋之若鹜,却对中华文化兴趣缺缺?难道“中华文化”就是跟不上时代脚步,沉闷而枯燥?

福联青理事刘博文认为,中华文化本身并非无趣,而是呈现的方式让青少年感到沉闷,只要改用创新且贴近青少年思维的方式推广,肯定也能够吸引青少年。

“现在单一的手法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过去偏重举办表演和展览活动,这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已经没办法引起共鸣,所以需要创新的方式。”

他举例,自己一向对卫塞节的庆祝活动没有兴趣,直到上个月参与其中才打破刻板印象,发现卫塞节不止是浴佛、诵经,也有许多有趣的室外游戏,创新的呈现方式让他愿意明年再参加卫塞节的活动。

“我还没有出席卫塞节之前,觉得这个节日的庆祝活动很苦闷、很庄严,但是我去到的时候被吓到了!活动很有趣,除了浴佛,还有游乐场的轮盘游戏,转著轮盘也给你认识佛理,丢东西丢赢了还有送佛书,呈现的方式让很多年轻人接受!”

借助网络力量推广

他说,许多青少年都使用网际网络,不少还会透过网络玩线上游戏,因此若要向青少年推广中华文化,就必须借助网络的力量。

他指出,年轻一代很多都没有玩过中国象棋,甚至不知道中国象棋,因此乡团就用电脑举办中国象棋比赛,获得热烈回响。

“因为比较靠近青少年的生活,他们看到电脑和键盘,会感到熟悉。”

“现在我们要通过什么方式传承中华文化?就要通过创新,不要再像以前的刻板印象,让青少年觉得文化是沉闷的东西,所以通过电脑就容易让青少年接受和了解。”

“有不少青年不认识华乐,叫他们听华乐会要他们的命,这是很可悲的事情!要改变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刻板印象,还需要多下苦功。”

许多青少年谈到中华文化就觉得落伍,刘博文表示,青少年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受到西方文化“洗脑”,尤其那些刚留学归国的青少年会更崇拜西方文化,若要纠正这种想法必须下苦功。他认为,无论在硬体和软体上的建设都要与时并进,既然青少年最常使用的是网际网络,就应该组织青年团队,利用社交媒体推广中华文化。

他指出,硬体上的建设还包括资源分配的问题,普遍上独中的华文学会能够有较充足的资源举办活动和学习,但是国中的华文学会的状况较差,缺乏教师资源和财力。

参与乡团增长见识

“独中的华文学会还保存很好的中华文化,但是你看国中的状况很严重!因为国中的华文学会不活跃,缺少指导,要找人教扇子舞也没有人力和资源,所以我们宗亲会馆会跟这些华文学会联办活动,支援他们。”

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刘博文鼓励青少年多多参与乡团,他说,在乡团里可以直接跟长者交流,而且从乡团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也能学习中华文化,像是远赴中国的“寻根之旅”就能让青少年增长不少见识,也更直接感受到中华文化。

专家补充:办活动须把典故意义传承

华社经常举办文化活动,但是否真的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抑或只是流于形式?

刘博文表示,文化活动不能是“为了办活动而办的活动”,必须把节庆的典故和意义也一并传承给参与的民众。

“乡团在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都是好的活动,但是办好活动之余,不要忘了把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用纸条或传单宣传,让参与的民众了解活动的意义,而不是只知道这个时间到了就要吃粽子!”

他说,像是庆祝中秋节,如果只吃月饼、提灯笼,青少年无法了解节日的意义,但是如果可以在会场设置大萤幕,播放介绍中秋节的影片。

“以故事或话剧的方式,或卡通片传达节日意义,相信可以吸引青少年,也可留下印象。”

从小学习建立良好传承体制

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不足,在教育上该如何打破困境,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福联青理事刘博文认为,小学课程应抽出时间让学生接触华乐、书法、象棋、廿四节令鼓等中华文化,培养才艺,上了中学后学生就能开始表演,直到大学再从事培育工作。

他说,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涯中,不断教育青少年认识和学习中华文化,就能建立良好的传承体制。

他建议,小学应开办各种中华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从小就能接触和学习中华文化,此外,如果能编纂教科书,加开“中华文化课”让学生以上课的方式学习中华文化,效果会更好。他说,目前在中华文化方面的师资训练已经相当充足,只是得看政府和校方愿不愿意将“中华文化课”纳入教育课程。

青少年对中华文化兴趣缺缺,也可能带来中华文化断层的危机,刘博文表示,一旦华裔子弟都对中华文化毫无兴趣,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华人文化很可能就此消失。他认为,传承中华文化就是华人的使命,身为华人责无旁贷。

企业应担负责任

“我们必须重视中华文化,了解它的意义并传承下去,以后才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看到中华文化。你看我们马来西亚文化为什么保护得那么好?都要感谢上一代的传承,所以到我们这一代,这是我们的使命,必须继续传承下去。”

刘博文指出,不重视中华文化可能导致人们一并丢失良好的价值观,像是“敬老尊贤”、“尊师重道”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若能不断推广,对社会将起到正面作用。

“清明节一定要去扫墓,这是我们的文化,但我发现有些身边的朋友,清明节不去扫墓,以前都没听过,现在越来越多,通常这些人不会讲华语,他们就没这种文化,各种价值观都会逐渐淡薄。”

他说,除了靠教育和乡团举办活动推广中华文化,企业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他认为,大型企业应担负社会责任,将中华文化注入公司,像是每年的年终聚餐,可让员工带上家中长辈出席,教育员工要时时关心和爱护父母。

他说,公司经常会举办联谊性活动,若改成下象棋、学书法,或在中秋节办个聚会,也可增进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大马传承中华文化做得最好

东南亚国家中,马来西亚在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方面,一向被视为做得最好,除了有华文教育,也有多元的中华文化活动,像是宗亲会馆、宗教组织乃至于政府,都定期举办活动传承中华文化,其中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马中学生中华文化夏令营”、“碑林传承中华文化系列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透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发扬推广中华文化和传统,也向民众展示了各种华人文化,有廿四节令鼓、舞龙舞狮表演,还有传统艺术歌曲汇演、武术表演、传统舞蹈、现代校园民歌、水墨画、插画、单人唢呐、海南戏曲、客家山歌、诗歌朗诵、相声等节目。

“马中学生中华文化夏令营”则有汉族礼仪展示和中华武术、相声、高桩舞狮、二十四节令鼓表演等。同时,马来西亚各艺术团的老师也将教授书法、舞蹈、扯铃等课程,并带领学生参观被誉为“海外第一碑林”的中华人文碑林。

而“碑林传承中华文化系列活动”也提供学生机会更深入认识中华文化,包括参观中华人文碑林、祭奠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先驱、拓碑过程讲解、茶艺和书法学习、中华文化寻宝等活动。今年清明节,中华人文碑林园还办“清明节扫墓—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特别活动,让民众在墓园扫墓外,还参加在园中举行的文化活动。国内中华文化活动多不胜数,也因此成就了我国在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方面,是东南亚国家中做得最好的美名。

华语成全球最多人使用语言

正当韩流风靡全球,许多青少年追赶流行文化的同时,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所使用的华语,是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语言,而且越来越多外国人也有著“华语热”,想学华语,认识中华文化。

今日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语言是华语(Mandarin,即现代标准汉语),超过10亿人。其次为英语约5亿人,第三是西班牙语,第四为北印度语,第五阿拉伯语,第六孟加拉语,第七葡萄牙语(葡语人口最多在巴西),第八俄语,第九日语,第十德语。此乃十大语言名单。

不过,由于计算方式各有不同,产生多种名单。“维基百科”把西班牙语列为第二,英语第三。亦有把法语列为第五,更多则法语不入十大。西班牙语胜在拉丁美洲各国使用(除了巴西),甚至美国某些州的西班牙语人口也不断增加,威胁英语。法语也不限于法国,范围颇大。

就连公认人数最多的汉语,亦有人认为只是第二,因为把英语用作第一、第二语言及主要外语的人数更多。事实上,英语的国际通用程度高踞世界之冠,华语相距甚远。据报联合国根据人数、分布及应用力,10大排名就是英语、汉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韩语和葡语。

瑞士专家乔治韦伯定出综合指数,认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语言依次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汉语、德语、日语、葡语、北印度语。汉语只是第六名。可见人未必影响力大,还要衡量某种语言在经济、科学、文化、外交及国际社会上的实力。

可喜的是,网上使用最多的10大语文,中文仅次于英文,排第二。第三至第十是西班牙文、日文、葡文、德文、阿拉伯文、法文、俄文、韩文。总之,华语中文的升势相当显著。资料来源:http://premium.mingpao.com

听众来电:认识文化精髓 才会主动学习

听众Pity Cat(昵称)表示,其实青少年对中华文化有兴趣,但缺乏管道接触和学习,以致于无法继续跟进和培养专门的才艺。他说,若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让青少年从小就接触中华文化,有了基本认识,产生兴趣后就会主动学习。

他指出,我国“华乐”只能“当作兴趣,不能养家糊口”,但在“中、港、台”的华乐却不止是兴趣,也能当作一份职业。他认为,华团应该互相合作,打造一个利于中华文化传承的环境,像是提供社会民众免费的学习课程,也让职业人士有机会接触中华文化,“先以免费的方式接触华乐,有兴趣再自费学习。”

听众梁女士则强调,呈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很重要,像是青少年在“端午节吃粽子,也要知道由来和典故”,而学习华乐看起来沉闷枯燥,但只要让学生了解每件乐器的特性和内涵,加上指导老师向青少年介绍华乐曲子的意涵,就能勾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兴趣。

“为什么这首曲子要用这个乐器演奏,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表达?只要让青少年了解,他们就会自然而然投入,会动手翻书主动学习。”

她也提到,自己的女儿就曾经学过琵琶,但是,觉得沉闷无趣就放弃学习,直到看见自己热爱古筝,也总是能介绍乐器的历史和乐曲典故,才又开始对华乐重拾兴趣。

因此,她认为,只有让青少年认识中华文化的精髓,才能影响他们主动学习中华文化。


开讲嘉宾:刘博文(福联青理事)
电台主持人:邓佩银、徐晓芬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浮罗交怡海岛婚礼今举办 陈乔恩“绝美婚纱照”抢先曝光

阅读全文

妇女搭机紧抱包裹拒放下 一句话令空姐鼻酸:这是我女儿的骨灰

阅读全文

泰剧一哥抗癌2年 惊传病逝享年39岁

阅读全文

机上因椅背问题狂骂女子“大陆妹” 港夫妻犯众怒遭国泰列黑名单

阅读全文

曹观友卸任 沈志强接棒

阅读全文

最强 "碰瓷" 奋身演出

阅读全文

东方上电台:如何解决高龄化社会问题? 多一点关怀 老人是个宝

爱东方聊天下

马来西亚将在2030年迈入高龄化社会(Ageing Society),届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15%,人口老化对...

阅读全文

东方上电台:旅游年,万事俱备? 加强点对点交通迎游

爱东方聊天下

近年马来西亚旅游业蓬勃发展,去年的外国游客量高达2500万人次,为我国带来客观的外汇收入,平均每周为国家带来11亿令吉的...

阅读全文

东方上电台:保护弃婴最后防线 弃婴保护舱挽救小生命

爱东方聊天下

马来西亚过去3年内共有278名婴儿遭遗弃,平均每月就发生15宗弃婴案件,当中有172个小生命不幸死亡,只有106个婴儿存...

阅读全文

东方上电台:“人手一机”,民众隐私恐不保?

爱东方聊天下

迈入科技时代,民众“人手一机”只要轻轻一按,任何照片和影片都能上传到网络,甚至连用户所在位置都暴露无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

阅读全文

东方上电台:“网络选战”是大选胜败的关键?

爱东方聊天下

本届大选候选人不只在社区以面对面的方式跟选民拜票,也在虚拟网络上大打选战,推出形形色色的“网络竞选文宣”,向网络选民拜票...

阅读全文

东方上电台:独立人士竞选 对选情的影响 志不在赢 独军争一口气

爱东方聊天下

这届大选的独立人士参选数目之多,创下历届最高,达270人,在许多选区掀起多角战,沙巴的一国一州更出现七角战的激烈战局。独...

阅读全文

东方上电台:政治辩论是趋势? 政见交锋 辩论不是造势会

爱东方聊天下

去年林冠英对垒蔡细历的《王对王辩论》掀起了政治辩论的热潮,许多在野党领袖也公开要求,与执政党领袖针对各种课题展开辩论。而...

阅读全文

东方上电台:你有在滥用处方药吗? 别自己当医生滥用处方药

爱东方聊天下

滥用处方药的行为似乎越来越常见,许多民众抱持著“生病不需要看医生,反正我可以到药剂行买药”、“你和我是同一种病,应该可以...

阅读全文

东方上电台:本地中文电台转型与挑战 好主持人好资讯留住听众

爱东方聊天下

从前,要成为广播人需身具十八般武艺,字正腔圆、语音优美、语句通顺、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机会可谓是万中挑一。但在综艺及娱乐...

阅读全文

东方上电台:首投族的幸福指数

爱东方聊天下

从2008年至今,我国新增选民达230万人,其中不乏为年轻选民。这些首投族属于受高等教育及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群,所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