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盲人摄影师
Plus Community联合创办人吴赓展一再强调,希望视障人士透过学习摄影技巧赚取额外收入。回到现实问题,视障人士真的能胜任摄影师的工作吗?而商家又能否接受视障摄影师?本地资深摄影师陆永生为此解题。
陆永生是本地资深摄影师,更是“Sensory Photography”(触觉摄影)课程的导师。“当初Ken(吴赓展)来找我,希望我教视障人士拍照。老实说,我当时也没有信心,只是抱著做实验的态度。”他说,虽是上课,却没有准备教学大纲,而是透过在课堂上观察学员的情况,给予适当教学。“Plus Community团队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并计划上传到互联网,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他分享,视障人士少了视觉,但其他感觉包括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非常敏锐,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用心眼看东西。
他坦言,心眼正是时下大多摄影缺少的一块。“透过心眼拍摄,更能看得出摄影师内心里的故事。”他透露,在拍摄过程中,学员们会透过触觉感受阳光的方向,进而拍出自己的影子,以及透过风吹声音,捕捉花草被风吹的神韵。“拍摄出来的效果并不差,有时甚至比专业摄影师来得好。”
走进陆永生的摄影工作室,映入眼帘是挂满视障摄影师作品的墙壁。“很多到访客人不知道,还以为这些照片是专业摄影师拍的。”他说得自信满满。虽然视障摄影师的作品获得大部分人的肯定,但时下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真的能胜任摄影师的工作吗?“我觉得可以。”陆永生坚定说道。不过,他认为,视障摄影比较适合于记录画面的摄影工作,而非捕捉瞬间时刻。“举个例子,如果你要他们捕捉马拉松选手成功冲线的那一刻,确实有困难,但如果是拍摄选手们在竞跑期间的画面,绝对没有问题。”近期他们更正积极向本地某大型马拉松建议取用视障摄影师为记录摄影师。“或许刚开始商家会担心或质疑他们的能力,但他们可以先聘请视障摄影师作为大会第二个摄影师。”
其实视障人士成为大型活动摄影师并非没有可能,因为早在2016年的里约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大会摄影师之一——梅雅(Joao Maia)便是视障人士。当时他在阿维兰热奥林匹克体育场(Engenhao Athletics Stadium)场上如此说道:“不一定需要眼睛才能拍照,因为我的眼睛就在我心里。”
情感丰富 比常人更易教
陆永生在摄影领域超过30年,早前曾在马来西亚艺术学院(MIA)执教,对于教导视障人士和常人的分别,问他最适合不过了。“我反而觉得视障人士比常人容易教,因为他们不会‘死心眼’(固执、不圆通)。”他说,视力正常的人常以自己看到的东西做准,忽略了镜头或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包括情感。他认为,一张没有情感的漂亮照片就像是一个没有内涵的花瓶美女。“看第一眼,我们会觉得美女很养眼,但可以美多久?当你看腻了,一张多美的脸孔也会变得平平无奇。”对于情感的投放,他认为,视障摄影师更为丰富。“或许是他们人生的经历,让他们有更多不一样的感触和感想。”
不过,常人和视障人士的教学模式是完全反转:常人的模式是从A到Z,视障人士却是从Z到A。他解说,常人摄影教学第一步是摄影技巧包括调色、构图等等,最后才到情感投放;但视障人士则是从情感投放开始,摄影技巧则是以如何掌握相机为主。“我会让视障人士把相机放在眉宇之间,以取得平衡线,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不会东歪西倒。”他认为,摄影是一个让视障人士表达自己的管道。他分享,在10堂课当中,有一堂课的主题为音乐。“当时我播放了一首歌曲让大家听,再请他们根据感觉拍下照片。”他说,每个人听到的感觉都不同,有人听到欢乐,但也有人听到欢乐中藏有哀伤。“我觉得这就是他们最特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