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骊歌 她的谢幕

这是陈其贤一个人的毕业典礼,也是一场聚集逾百名校友的校友会,从17岁的“鲜肉校友”到81岁的“资深校友”,自四面八方重返福隆港华小参与盛会,叙旧之余,也见证母校正式走入历史。

毕业典礼在早上9时30分开始,自8时30分左右,校友们陆续抵达。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聚会,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因为过了这一天,陪伴他们度过6年小学时光的学校将会关闭。有人说,小学求学生涯最是教人怀念,因为往后无论身处哪个人生阶段,我们总会想起那段懵懵懂懂、无忧无虑的小学日子,想起自己的同窗。

校友们翻阅小学时期的照片、观看奖杯展览,细细品尝过往的点点滴 滴,回味无穷。
校友们翻阅小学时期的照片、观看奖杯展览,细细品尝过往的点点滴 滴,回味无穷。

“想当年,我拿的第一比较多…”(最强对手,全荟之vs许爱芝│1972年毕业)

今年57岁的全荟之说:“福隆港人的人情味很重,常会留意彼此的近况,即便大家许久没见,一见面仍可认出彼此。”现场所见,老同学重逢、拥抱的画面,让人感动。她回忆道,以前放学后,大家都去同学们家玩、做功课,直到晚餐时间才甘愿回家。“同学们的父母我们都认识!”

再次走进福隆港华小,除了让全荟之回忆起过去的小学时光,更让她想起了爸爸。她的爸爸全运洲是福隆港华小任职最久的校长,许多校友都曾是全校长的学生。“我爸爸在这所学校当了将近40年的校长,他是一位很严肃、严格的校长。”她坦言,身为校长女儿,难免会有压力,总是希望能考取更好的成绩,不想让爸爸感到丢脸和失望。“我小学的成绩相当不错,不是拿第一,就是第二。”这时,她突然笑说:“其实我有一个很强的对手,我俩常会争拿第一。”除了学术成绩,两人在课外活动也继续较劲,“我爱打乒乓,她也爱!”

当天,全荟之口中对手许爱芝亦有出席。许爱芝笑说,“每次我拿第一,她(全荟之)都会心有不甘,然后好几天不和我说话。”那时怎样哄回对方?“哎哟!小孩子不会记仇,过几天就没事啦!”不过,当全荟之转过头和其他校友说话时,许爱芝小声说道:“一般是我拿第一比较多。”

全荟之(左)和许爱芝皆把对方视为是自 己的竞争对手。全荟之说,小时候,为了超越对方,每次考试都会更努力。
全荟之(左)和许爱芝皆把对方视为是自 己的竞争对手。全荟之说,小时候,为了超越对方,每次考试都会更努力。

淘气糗事说不完

两人的关系亦敌亦友,或许有时会看对方不顺眼,但也因为有了彼此,她们的小学时光变得更有趣。许爱芝续分享,两人同时是邻居,每天一起上下学。“以前走路上学经过山芭时,我们会学泰山吊在树梢上摆荡。记得有一次,不小心从树上跌下来,满脚都是血…”回想起儿时糗事,已年届57岁的她们笑得就像小孩。

目前,全荟之和许爱芝皆在吉隆坡生活,而得知母校即将关闭后,她们一致表示,无论如何,一定要上山参与。全荟之说:“我一直以自己是福隆港华小的学生为荣,因为我们的英文和国文水平比一般华小生来得好一些。”许爱芝补充,由于福隆港当年没有国小,所以学校有超过60%学生是巫裔同胞。“那是一个很和谐的画面,我们会教友族同学中文,他们会教我们国文。”另外,福隆港曾是本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常有外国人前来旅游,进而训练他们的英文应用能力。“遇到外国旅客问路,我们也能应付!”全荟之自豪说道。

“老同学相聚,见一次少一次”(顺风耳,林凤英│1956年毕业)

今年74岁的林凤英是以前校内的“顺风耳”,消息非常灵通。全荟之笑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学校以前发生的事情,问她就对了!”林凤英说,她是三年级才转校到福隆港华小就读,但因为性格开朗,人缘非常好,大家都乐意与她分享消息。“但我知道后,不会随便告诉别人的。”她俏皮说道。

她续说,当初是因为爸爸、妈妈搬到福隆港生活,她才有机会就读福隆港华小。“福隆港是一个小地方,大家就像是一家人。”她形容,如果你写了一封信,但只写上名字,没有地址,但邮差还是能把信交到收信者的手上。回想起小学时候的一点一滴,她说,每逢佳节,同学们都会以学校礼堂作为聚集点,大家会从家里偷一些好吃的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吃。“真的很好玩!”

听闻学校即将关闭后,林凤英就四处打听谁会上山,想说搭顺风车,因为毕竟上山的路相当弯曲,并不好开。“本来是找不到的,幸好最后一分钟还找到一个老同学,他载我一起来。”她说,如果最后真的找不到,她也会硬著头皮一个人开车上山参与。林凤英感性说道,到了这个年龄,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见见老同学呢?“老实说,近年来,很多老同学都已陆续不在了。”林凤英小学毕业后,便到吉隆坡开始工作,对她来说,小学是她仅有的求学时期,所以额外珍惜。

对林凤英而言,小学是她唯一的求学生涯,校友们也是她仅有的同窗,所 以格外珍惜。
对林凤英而言,小学是她唯一的求学生涯,校友们也是她仅有的同窗,所 以格外珍惜。

“碰巧返马,捉紧聚首机会”(模范生,符策镔│1969年毕业)

今年61岁的符策镔是校内众所周知品行兼优的模范生,拥有双硕士学位,目前已移居美国。“以前老师最爱以他(符策镔)作为大家的学习榜样!”校友热情向记者分享。符策镔坦言,自己并非刻意飞回来参与,而是碰巧他回国就收到消息。“我星期三一下飞机就收到这个消息(活动在星期六),当然要来支持一下!”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让校友们可以聚在一起,缅怀过往的一点一滴。“自我父母离世后,我已经好久没有回来福隆港了。”

符策镔在福隆港出生,直到中学才搬到吉隆坡生活。他笑说,当初到吉隆坡升学,最不忍受就是当地的天气。“我们从小住在山上,天气凉爽。”他同时透露,自己不愿意回马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天气。“潮湿和闷热的气候是我没办法容忍的。”不过,他每年至少会回国3至4次,主要是探望兄弟姐妹。

当天,符策镔手拿著一张白纸穿梭在人群中,向校友们索取联络方式。他解释:“因为我明年要结婚了,我想要邀请所有福隆港的朋友一起来参加。”问他,为什么不选择在福隆港设宴?“这里没有酒家啊!”他笑笑说道。当得知符策镔明年结婚的消息,大部分校友皆表示:“一定会出席。”正如全荟之所说,福隆港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即便多年不见,但得知老同学终于寻获幸福,大家都以行动为他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符策镔笑说,这次从美国回国探亲碰巧遇上校友会,当然要 来参加。
符策镔笑说,这次从美国回国探亲碰巧遇上校友会,当然要 来参加。

“邻里相熟,打小不敢做坏事”(乖乖女,伍家鸾│1971年毕业)

目前在培才华小当英文老师的伍家鸾表示,当初得知母校关闭的消息时,心里其实是又悲又喜。“悲的是福隆港唯一的华小即将关闭,开心的是,学校可以搬到需求量更高的地区,造福更多华人子弟。”伍家鸾是土生土长的福隆港人,她和家中5个兄弟姐妹皆是福隆港华小的校友。“我今天是和姐姐、哥哥一起来。”

她说,福隆港是个小地方,居民之间的关系都很亲密,相处也融洽。“小时候,我们都不敢做坏事,因为很容易被人发现,然后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和老师的关系同样也是非常要好,小学时期,他们常会和老师结伴走路上学。“我们每天早上都会经过老师的家,把老师叫醒,然后再一起走路上学。”在那个年代,福隆港没有幼儿园,校长却愿意开放让不足学龄的孩子一起到课室旁听。伍家鸾说:“如果遇到教育局的人来突击检查,不够岁的孩子就会躲在学校后巷的大沟渠里,很好笑!”过往小学的点点滴滴,也成为了她此生最美的回忆。

回想起过往小学的趣事,伍家鸾笑得合不拢嘴。“我想只有福隆港学生有躲进大沟渠里的回忆吧!”
回想起过往小学的趣事,伍家鸾笑得合不拢嘴。“我想只有福隆港学生有躲进大沟渠里的回忆吧!”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柔摄政王欲动议罢免 TMC生命科学CEO恐丢职

阅读全文

前港姐公开私讯截图 被邀饭局上房28万

阅读全文

一泻千里! 令吉兑美元贬至3个月新低

阅读全文

【15岁少女坠楼案】男友现身灵堂 送别女友最后一程

阅读全文

“舒服吹冷气 我才收1令吉吧了”

阅读全文

黄家和:魏家祥不要懂装不懂、制造假象【东方头条】2024-11-12

阅读全文

【特写】母校最后一名学生毕业 叶明兴回流福隆港

特写

我的骊歌 她的谢幕一盏灯油尽灯枯时,另一盏灯悄悄亮起。  随著最后一名学生毕业,日前庆祝80周年校庆的福隆港华小正式关闭...

阅读全文

【特写】坚守原则 谢绝不尊重

特写

专业不免费​你不是学英语吗?帮我翻译一篇论文;你不是学中文吗?帮我写个演讲稿;你不是学设计吗?帮我设计个LOGO。遇上有...

阅读全文

【特写】 苦学多年不是为了打免费工 请尊重我的专业!

特写

专业不免费我们不会走去面摊要老板请吃面、看医生也不会不给诊金,却会要求免费的文案、设计甚至是摄影服务。很多人会认为画一张...

阅读全文

【特写】《Musotrees》 慢制作 分享旅途点滴

特写

办杂志的疯子本地中文圈知道旅游生活类杂志《Musotrees》的人或许不多,但这本以英文为媒介语的杂志在全球25个国家设...

阅读全文

【特写】《无本》——冒险的人无惧晃动 不是疯子,是真爱

特写

办杂志的疯子全球媒体都在谈转型,纸本行业还能撑多久,根本没人说得准。有人说杂志业已一蹶不振,同一时候,却有另一把声音说新...

阅读全文
两位老人家是母子关系,年届94岁的妈妈及67岁的儿 子。“由于他们的儿孙需要工作,没办法在家照顾他们,所以为了他们俩在家发生意外,所以把他们送进 来。”叶泰亮说。

【特写】把所有不堪留给“外人”  宁住疗养院守尊严

特写

生命最后的尊严你会送父母到安老院/疗养院吗?或许此刻的你,还是信誓旦旦地说“不会”!但如果有一天,爸爸变得不像从前,他没...

阅读全文

【特写】收费及照料服务各异 养老机构3大类

特写

生命最后的尊严有一句说是这样说的:我们可以自主选择是否生儿育女,却无法避免家人老去。当遇到家中老人患病,到底该把他们留在...

阅读全文
杨两兴认为,本地极少艺术家能与国际对话,作品也少有能卖到国外去的例子,主要是因为缺乏在地性。“融入本土特色才能在国际上走得远,而本土和民族有差异,只说族群,很难被看见,反之要往下挖掘在地性的人文历史,那才是我们的优势。”

【特写】认清目的 设计细节 本土特色开发中

特写

艺文活动,多就是好?本地艺术工作者杨两兴在艺文活动尚未蓬勃之时,就已活跃于用艺术连结社区,并在2004年创立“失落世代当...

阅读全文

【特写】鼓励大众接触艺文活动 先有量,再谈质

特写

艺文活动,多就是好?本地艺文活动有愈发蓬勃之势,却也因为重复性高、局限于同温层和相互支持等因素,让人有“疲于奔命”之感。...

阅读全文

【特写】生死教育 多元推广

特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有将近100万人死于自杀,曾有自杀企图的人数,更是这近100万人的25倍之多。“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