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尊严
你会送父母到安老院/疗养院吗?或许此刻的你,还是信誓旦旦地说“不会”!但如果有一天,爸爸变得不像从前,他没办法自理,无法自己如厕,更不允许你脱他的裤子,寻找合适的老人照护,可能是给予他们最后的尊严。
心灵辅导师王漪撰文指出,很多人对“老年”的恐惧之一,就是身体无法动弹,大小便失禁,且需要他人处理排泄物。如果经济能力许可,宁可付钱让“外人”来做,也不愿意让亲人来做,原因是:这件事牵涉到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尊严”和“羞耻感”,这两件事也是很多长辈坚守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们院里有一个阿公即便行动不便,没办法自理,但还是坚持不让孩子们帮他冲凉和看他的私处。”碧绿养生苑创办人叶泰亮续说,孩子每次想要脱他的裤子看看他尿疹情况时,他就会立马大喊大叫,拼命反抗。惟,他却愿意让照护人员帮忙。“这是因为照护人员是他不认识的人,在他们面前,阿公没有包袱和压力。”闻言,突然想起家中两老,不敢想像他们也需要他人把屎把尿的那一天,尤其是爸爸。爸爸一直是一个固执大男人,在孩子们面前,他从不会体现出自己软弱的一面,倘若到了那一天,他心里一定也会很煎熬。
社交圈随年纪增长缩小
今年50岁的李爱诗(译名)照顾因意外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的父亲已有5年,上个月她把父亲送到了疗养院让专业人士照顾。她分享:“我父亲也是一个很固执的大男人,当他发生意外导致半身瘫痪,长期需要人照顾时,他虽没有抗拒让身为女儿的我帮他冲凉或清理大小便,但我知道他内心其实很内疚。”李爱诗认为,父亲的内疚是源于埋怨自己的不幸而连累女儿。“当初为了全天候照顾父亲,我辞去工作,牺牲了私人空间。”
或许是对女儿存有内疚,李爸爸的情绪容易变得暴躁。叶泰亮这时补充道,国外很多老人在退休后,会直接把屋子卖掉,然后住进安老院或疗养院,不让孩子们负担,更守住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叶泰亮口中指的尊严,除了老人可以在孩子面前保持“干干净净”,而不是全身屎尿之外,还包括拥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圈子。早在2个月前,一封号称是80岁母亲留在4位孩子的遗书在网上疯传,文中写道:“我老了,老到要看你们的脸色生活。尤其几年前,你们父亲去世后,我明显感觉到你们对我的不耐烦,一日多过一日。”叶泰亮对此表示,当我们逐渐长大,社交圈子越来越广阔;相反地,父母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狭窄,最后只剩下我们。他们每天的生活便是煮好晚餐,等孩子、孙儿放工、放学回来吃饭,但吃过饭后,大家就会急忙地回到房间,这时老人又恢复了平静和孤单。“所以很多时候,电视机成为了老人唯一的陪伴,才有了‘电视老人’的说法。”
不过,大部分国人对安老院或疗养院仍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只有被遗弃的老人才会入住。“曾经有一次,车子已经停在门口,但老人家就是不愿意下车。”叶泰亮坦言,虽然老人们已是手无缚鸡之力,要强行把他们拉进院内也非难事,但他们拒绝这样做。“我们必须尊重长辈们的意愿,若他们不愿意,我们会请孩子回家和他们沟通,待他们愿意才来。”
先看环境 老人愿意才入住
转头问李爱诗,爸爸当初是自愿入住疗养院的吗?“虽然爸爸是瘫痪病患,但他思想清晰,所以在入住之前,我们先带他去看看环境。他认为可以,我们才把他送进去。”她坦言,大部分老人想和家人一起住的原因是他们想知道家中发生的一切,包括孩子每天几点下班、孙子今天吃了什么、媳妇在巴刹遇到了什么趣事。“他们(老人家)也想有参与感啊!”
不过,由于近年来,要聘请女佣非常艰难,加上李爱诗的年龄也逐渐年长,要独自一人照顾瘫痪的患病老人确实不容易。“这2年我的腰骨开始痛了。”她坦言,单凭她一个人的力量要帮爸爸冲凉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瘫痪和脚没有力不一样,他们是会把全身重量倚靠在我们身上,少一点力也不行。”再三考量后,李爱诗和兄弟姐妹决定把父亲送到疗养院,让专业人士照顾。“这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最适合的方案。”她续说,或许把爸爸送到疗养院,他就会少一分对女儿的愧疚也说不定。
叶泰亮进一步分享,就和小孩初期到幼儿园上课一样。初期,老人们也会表现得很忧郁,甚至不愿开口说话,但几天之后,和院友开始熟络,便会开心起来。老年人也怕孤单,没人陪伴、没人可以说说话,更怕自己是“多馀”的。“为什么老人要像藤蔓一样,依附在年轻人的生活里,难道老人就不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吗?”
他说,市场上大部分安老院和疗养院都在提倡活跃老化(active aging),而所谓的活跃老化,指得是为了增进老人的生活品质,而尽可能促进健康和参与社会。“在安老院,和一群同年龄的老人,一起热热闹闹养老,而不是孤单倒数人生。”叶泰亮分享,他们每天早上都会集合大家一起做运动,还提供种植课程、画画班等等,让他们即便年事很高,也可以找回生存意义。
送安老院招非议
网上常流传有关“父母可以照顾10个孩子,但10个孩子却不能照顾父母”的言论,斥责现代儿孙不孝顺,李爱诗和叶泰亮异口同声表示:“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言论。”叶泰亮说,照顾老人和婴儿完全是两回事。首先,老人的体积比婴儿大,很多时候非一个人就能照顾好,包括替他洗澡、抹身甚至搬动身躯。他续说,照顾患病老人更是挑战,因为需要24小时注意他们的情况,包括尿袋是否满了、喉管是否脱落等。他分享,这里有名老人的精神有点失常,每天晚上都会大喊大叫,经常导致他的孩子没办法入睡,影响工作,最后只好把他送进来休养。“进来后,情况反而开始好转。”
李爱诗坦言,外界的种种言论对他们当事人而言,其实是一种伤害。“因为这些言论,让大家存有刻板印象,认为我们把爸爸送到疗养院是不孝,但他们是否曾经站在我们的角度来想呢?”在接受本报采访后,李爱诗突然拒绝以真名、照片上报,她说:“人言可畏!亲戚朋友们还不知道我们把父亲送到疗养院,而且这个月是我母亲的生日,我不希望她不开心。”她说,虽然母亲与她同住,了解她照顾爸爸的辛苦,也不反对将爸爸送到疗养院休养,“但她很介意别人说什么。”
叶泰亮对此解释,疗养院并非是收容所,而是一个为现代家庭提供解决方案的地方。“把父母送到疗养院并非不孝,而是孩子们已经无能为力。”他分享,有些孩子几乎每天下班都会来探望父母,也每周带父母到外用餐,享受天伦乐,“所以如果你说他们不孝顺,我不赞同。”他续说,照顾老人除了体能上的挑战,老人脆弱的心灵其实也是满棘手。“接二连三的大病后,老人家的性情会变得较为孤僻,比难应付和照顾。”
尽孝道必定有牺牲?
兄弟姐妹为了父母的医药费、生活费而大打出手时有所闻。李爱诗庆幸说道,自家姐弟5人不曾为了父亲的医药费而起争执。“我们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能做的事。”她坦言,身为大姐的她薪金是姐弟里最低的一个,加上她当时开始厌倦那份工作,便选择辞职,自动请缨担起照顾爸爸的责任。“我是单亲妈妈,有两名儿子,没有老公和家翁家婆需照顾,由我来照顾爸爸似乎很适合。”医药费则由她两位在新加坡工作的弟弟负责,“弟弟们是美国留学的硕士生,目前收入不错。”
叶泰亮认为,李爸爸是幸福的,因为孩子们仍有能力给他最好的照顾。他分享,由于疗养院的费用不低,不少中低阶层家庭为了照顾年迈的双亲而选择离职。
“我曾接触过一个案子,他们家中同样拥有5个兄弟姐妹,但平均收入不高,没办法支付高昂的费用,所以最后牺牲最小的妹妹留在家中照顾父亲。”这名父亲今年63岁,因遇到意外而半身瘫痪,而小妹才21岁,这会是一场长期抗战。
“和职场脱节的时间越长,重返职场的难度也越高。”叶泰亮问,若有一天,父亲离世,女儿已经30岁,却完全没有工作经验,她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