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政党捍卫的是族群权利,斗争的是族群利益。种族政党经常以族群救星姿态腾空而出,维护族群权益。对内以大家长身份指挥族群,对外则扮演代言人角色领导族群。
我国的种族政党有其特殊历史和国情因素,政党政治往往凸显单一族群。不同的种族政党以族群分工,组成政治联盟,分享权力和资源,国阵最明显。民联3党也有种族分工默契。
种族政党形成种族政治,各族成立自己的政党表达和实现族群意志。为了更有效和快捷地落实政治议程,不同的种族政党结合为政治联盟,以团队形式出发,彼此支援,互相取暖。
经历2008年和2013年两届全国大选,超过50年的种族政治运作模式引来更大的批判声浪,人民质疑其效益和效率。
朝野竞争,激荡政策比拼火花,淡化种族色彩,逐渐以阶级为出发点,根据实际需要而非种族拟政策,比如低收入的40%人口、城市中产阶级的困境,以及城乡差异等。
族群权益是种族政党的核心价值,历届大选也不断炒作族群利益课题。各族通过各自政党表达本身不满和诉求,同一族群的不同政党,差别在于各自代表本族的开明或保守派利益。
种族政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政治活动。根深蒂固的种族政治深深影响著人民,政治人物自觉和不自觉地以族群摩西角色带领族群。
马来人和非马来人的人口比例差异日渐扩大,照理可缓和族群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各族之间的脆弱关系,在政治领袖的煽动下,变得不堪一击。长期活在种族政治氛围的人,寄望同肤色的政党为自己仗义执言,争取更多权益。
国阵骨干的巫统将在本周六举行母体改选,竞争激烈的“6选3”副主席战役成为焦点。
我们不断听到种族课题被炒作,以廉价方式自我宣传,自我标榜为族群利益的“捍卫者”。常用的方式包括诋毁和谴责其他族群,激起本身族群的忧患意识后,凝聚选票。
“捍卫者”往往建立在兜售恐惧感、踩踏族群议题、破坏种族和谐、打压其他种族的情况下形成。这种低廉且政治不道德的手段,似乎可从某些副主席候选人身上发现。
他们发表对族群关系不友善的言论,如将罪案受害者与巫裔划上等号,黑帮成员以非巫裔居多;华裔靠“偏门生意”起家,从事赌场、博彩业、大耳窿和按摩院等。
这些种族言论对国民团结毫无帮助,反而扩大分歧,加深族群猜疑。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党选期间的季节性问题,却反映出未能跟上时代步伐,继续沿用半个世纪前的族群动员方式,累积支持率。
巫统在国阵中享有强势地位,在政府体制内也扮演支配角色,但党选一来,总会倒退。种族利益建立在基层,缺乏基层支持率的领袖犹如浮萍;党领袖回归基层时,搬出重口味的种族言论,展现自己的旺盛生命力。
这不仅是种族政治的悲哀,也是国家的倒退。当族群利益成为种族政治最高指导原则,建立一个模糊种族界限,淡化族群偏见,代表各族利益的政党以促进国民团结的道路,反而变得荆棘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