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艺术介入渔村的现象愈加普遍,国内已有多个渔村,定期以节庆方式举办文艺活动,有的常年举办各项活动,介入方式有异同。
每座渔村有不同的特色,文艺活动介入更具有多层次的意义,诸如传达保护和保育社区原生态环保,提升社区人文意识,乃至为社区注入新动力。
在雪州,去年第一届吉胆岛国际艺术节,以及每3年举办的沙沙兰国际艺术节,其策略是以艺术结合社区营造,两者不同领域的相互碰触而产生新的火花,目的是活化呈现老态的社区。
这类社区营造活动在于期望能给这些老社区,带来新气息,重新诠译它的存在,期望为它编制出另一种的发展。
鼓励青年返乡创业
此外,雪州政府也于2014年在吉胆岛五条港渔村,推动“艺术渔村”发展计划,鼓励离岛的青年回到岛上创业,开发和推动当地旅游业。
霹雳州则有邦咯海岛节,从2013年第一届开始,每年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邀请国内众多艺术家、表演团体进驻岛内,让社区活络,也为游客带来别开生面的艺术文化嘉年华。
再观十八丁渔村,艺术活动有规模介入始于2014年,主要由“看见十八丁”社区嘉年华,在村内举办大大小小的艺术活动。
十八丁是座恬静,民风纯朴的渔村,居民大多数是渔夫,也有养蚶和养鱼业、晒咸鱼和虾米及传统炭窑业等。这里的自然生态得天独厚,红树林是生态宝库,有萤火虫聚居,老港河口有海豚,自然与人文生态内容丰富。
艺术则是美学教育,在与十八丁渔村的人文与生态碰触后,对渔村产生直接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倘若切入点把握得好,艺术介入渔村,将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开拓新的社区发展格局。
“看见十八丁”艺术嘉年华2014年“艺术踩街”艺术总监孙春美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艺术的软实力,对于社区营造和国家建设,有目共睹。
她表示,近年在十八丁渔村推动的各项艺术活动,结合了美学、生态及人文教育的乡土教学,对于社区的人事物,会有多方面的正面效果。
她说,艺术有“治村”的功能,在规律的生活中引起火花,村民通过活动互动和交流,可重新肯定自己的生活,对踩著的土地的爱会深埋心坎。
“村民从中发现家乡的美,懂得怎样爱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大自然和人文生态,是宝贵资产,比如去年的艺术创作营,艺术踩街活动,都传达环保和保育讯息。”
她说,像雪州沙登,很多人从小就会唱客家歌谣,却不知道这是文化资产,伴随“发现沙登”社区艺术嘉年华的举办,他们了解到那是宝贵资产,经过采集,今年初由沙登美术馆和沙登民间故事馆出版了《客家山歌集》。
教育村民把艺术融入生活
孙春美强调,通过具教育意义的活动,渔村孩子长大以后,即使出外谋生,不论是离家乡多远,仍会心系家乡。
她指出,十八丁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地的孩子参与了艺术活动,他们若经营民宿等相关行业,也会更有概念、更突显在地特色。
“活动和节庆是个模式,教育才是重点,当村民回到日常生活中,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懂得欣赏周遭的环境,才是社区艺术的终极目标。”
孙春美也是新纪元学院戏剧与影像系兼职讲师,她致力于推展社区美学教育工作,大力引介社区艺术嘉年华,包括2008年策划“加影社区艺术嘉年华”、“沙沙兰国际艺术创作营”之“学生艺术创作工作营”等。
她告知,沙沙兰渔村举办第一届国际艺术节时,村民都不懂在办什么,当举办第2届时,居民懂得资源再利用,把瓶子拿来做花盆,家里的庭园剪得比较美观,懂得把艺术运用在生活中。
她坦承艺术介入社区,对社区的营造不是一朝一夕可看到成果,须要时间熏陶,潜移默化。“十八丁已经有初步成效,居民有动的趋势,刚开始观望,在举办艺术采街过后,居民知道他们是做教育工作,还会主动询问接下来还办什么活动。”
需保护当地文化居民利益
太平著名画家蔡长妙表示,艺术介入渔村,要真实展现当地的人文生态,才能产生共鸣,若引进外来文化,出现类似“茨厂街文化”,就没有意义。
他认为,生活就是艺术,通过艺术展现人事物的美,而不是创造艺术。
他举例,十八丁过港是个世外桃园,是个富人情味、恬静及纯朴的渔村,村民出海捕鱼,小孩在走廊玩耍,画面很生活,把它展现出来就是艺术。
“每个渔村的特点不一样,涨退潮情况,民俗风情都会有差异,十八丁的营火虫、蚶、红树林、咖哩面、房屋结构、虎咬狮饮品,是它珍贵的特点。”
蔡长妙在十八丁老港培智华小的邀请下,就为该校完成了一幅“老港与海豚”壁画。
“时下流行壁画,也不能为画而画,或随意画上与当地没有关联的主题,为培智华小画上海豚,是因为老港河域确有全国罕见的海豚。作品要强化地方特征和加以发扬光大,传达教育讯息。”
他说,若以艺术活动作为推动渔村旅游业、社区经济的手法,前提要保护居民生活上的利益。
他提醒,大量游客的涌进,居民的生活环境多了陌生人,生活作息将受影响,宁静休闲的渔村氛围,将被喧噪氛围所取代。
社区缺乏专才 可邀艺术家操办
孙春美指出,艺术有感染力,美的鉴赏是不分层次,所以,以艺术营造社区的现象,在大马越来越普遍,从一些小社区开始扩大到不同社区。
她说,通过媒体的报导,其他的社区也会希望有朝一日类似的活动,能进入他们的社区,只是没有资源或管道去实践,而她也偶尔听到有某一个社区也想办这类活动。
“只要是美的东西,一个人不论有无接受相关的培训,事实上在简单的接触上,也会觉得美、喜欢,有能力来鉴赏。”
不过,她指一个社区如果居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经营的话,该社区可考量邀请艺术家操办活动。
“台湾有很多的社区营造项目,比如成龙湿地邀请很多的国外艺术家进入创作;云林县台西海口村,当初由一名老师带领了一批的学生前往绘画,学生后来成为画家,在当地成立一个‘台西艺术协会’。”
她说,大马尚在起步阶段,沙沙兰渔村、十八丁渔村等是个好的例子,艺术活动有持续性。
贴近在地精神 勿盲目跟风偏离本质
渔村推动艺术活动,不要特意搞一些为旅游而设计、跟风或不自然的项目,其实越贴近在地精神越好。大马泰莱大学设计学院室内建筑设计系讲师符策刚表示,设计根源于艺术,现在的设计课程已走向商品及时尚化。
“如今很多设计作品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造型,过度追求瞬间的视觉刺激,对于内心的思考及根本的功能往往忽略掉或不够重视,因此呈现出广泛的抄仿现象,因而偏离艺术创作本质。”
同理,他坦言,艺术介入渔村,若是过度商业、表面、以市场为取向,只为旅游发展、盈利,则有反效果,失去艺术的纯真,即那种能够触碰人心的创作。他举例,景点以壁画吸引游客本是好的做法,因壁画是公共艺术的一环,是一种结合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创作,但若民宿为吸引游客,提高住宿率,竞相找人画壁画,反失去了其公共特质,事实上,乔治市面对壁画泛滥的问题,可作为十八丁的参考。
“艺术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每个渔村都有不同的特征,艺术活动所要展现的是它们的特点,美好的一面。同时,艺术活动应该具有教育内涵,诸如传达渔村生态与保育的讯息。”
来自霹雳邦咯岛的符策刚,去年先后参与邦咯海岛节和十八丁艺术嘉年华研讨会,对渔村有浓厚的情感。“海岛节每年在固定的日期,以节庆和表演艺术方式进行,十八丁的艺术活动则是常年中以不同的活动进行,是以生态与教育及研讨会为本来营造社区。”
他分析,邦咯岛和十八丁虽都是渔村,但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生态都有不同点,尤其红树林生态、炭窑、老港的高脚屋等,是十八丁在艺术发挥方面的优势。
领导人资金接班人皆具挑战
各区的渔村艺术活动要有持续,有不一样的挑战,包括领导人、资金,以及有没有当地人接手。
“看见十八丁”艺术嘉年华总策划庄白琦指出,十八丁的艺术底蕴丰富,但若有一天该区州议员蔡依霖或者她本人不在,就没有人经营,所以,须要找领导人,惟十八丁只是小渔村,也有挑战性。
她提到,现在的社区营造几乎都是邀请外来的艺术家,除了沙沙兰是由在地的艺术家发动,若都是由外人来驻村,不是由居民自己带动,未来这些艺术家撤退以后,可能就无以为继。
“十八丁须要有一个据点,让居民参与和带动,以便永续经营。”
她披露,台湾的人文教育底蕴深厚,政府会拨款给每个社区进行社区营造,可是,大马的渔村或社区,没有政府资源的支援,都是靠民间力量。
她表示,在这个情况下,办活动的资金很重要,需要外来支援,就如去年举办的艺术创作营,还得在网上筹募活动基金,不同的社团领养每天的餐食。她们也尝试寻找不同的机构和研究单位,或有意来十八丁的大学生一起办活动,让十八丁的活动持续。
对于未来的计划,她说,去年以艺术为主,未来二三年将推动生态与美学结合的活动。6月会举办生态营,让当地小孩参加,包括摄影,让参与者拍摄渔乡各角落的美、贝壳艺术品、以红树皮色素染布等,让小孩通过生活的环境看到艺术的美,带小孩子参观炭窑,认识传统炭窑建筑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