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舞狮扬威国际,享有世界狮王美誉。上述美名源自于麻坡关圣宫龙狮团夺下无数国内外舞狮比赛奖项,包括赢得58次世界冠军及69次国内舞狮赛会冠军,创下全球舞狮界最荣耀的记录,为我国奠下“舞狮王国”的称号。
除了关圣宫,在国际赛事上打响名堂的大马狮团,还有吉打弘德体育会龙狮团、雪兰莪光艺龙狮体育会、柔佛沙威文青龙狮团等。上述狮团借由参与各项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狮艺水平,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在华社热爱文化,抱著薪火相传的大前提下,舞狮在本土落地生根,发扬光大。然而,科技挂帅的现今社会,我国龙狮团体该如何继往开来,寻求另一层次的突破?
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东方日报》走访国内两大狮团与从狮艺推手口中,一窥我国狮艺界目前的发展概况、对未来的期许与挑战。
舞狮源自中国,舞狮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千余年历史,它从宫廷走入民间,再辗转流传到南洋及世界各地。
舞狮传入马来西亚有百余年的记载,从1980年代起,本地狮艺前辈发起组织总会,汇集各路狮艺豪杰,研制比赛规则,同时首开先河,自创高桩舞狮,传扬四海,成为现今全球舞狮团体的主要学习技艺。
谈起舞狮,必然联想起麻坡关圣宫龙狮团。该团自1992年在香港举办的首届国际狮艺邀请赛中,凭著精湛的高桩狮艺一举拿下世界冠军荣衔后,声名大噪,此后更是连连报捷,被舞狮界誉为“狮王之王”。
关圣宫龙师团从崛起到叱吒狮坛,转眼走过27年,尽管名声响彻国际,并不代表狮团因此获得强力支援,风光与荣耀的背后,靠的是不懈努力的坚持。
创办人之一兼团长陈忠兴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坦言,舞狮在过去的社会定位不高,往往被视为中下层的草根文化,角色也仅局限在节庆或神庙活动的助兴配角。
为了改变社会观念,他开始提倡狮艺必须主动融入市场,包括主动接触马六甲熬云山庄,每周末风尘仆仆到当地演出,并借用地方练习。
没完善训练体制
由于游客中不乏商家,看过关圣宫的演出后,觉得很适合商演,从此带领他们跨出第一步,到其他州属表演。
“我认为,舞狮也可以带进去旅游景点、酒店,甚至政府机构表演,因为它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演出。”
虽然关圣宫陆续夺下多座世界冠军,但陈忠兴仍怀有“文化终究需要兼职”的感慨。他透露,关圣宫龙狮团团员大多是在籍学生,因个人兴趣而把握有限的时间苦练。中学毕业后的成员,面对升学和舞狮抉择,有者无奈放弃,有者继续坚持,在假期回来学习。
“本团教练陈培森、吕宝安、锺国富几位狮王,退役后都各有正职,欣慰的是他们愿拨时间训练师弟。”
陈忠兴指出,在国际狮赛的舞台上,世界各地的狮队逐年增加,显见舞狮运动所受到的关注。但在我国,舞狮不像其他体育运动,有完善的训练体制和资源,舞狮运动员退役后的未来,也没有保障。
他认为,政府不断强调重视文化,2007年宣布高桩舞狮为“国家文物遗产”,鼓励及表扬国内的文化活动,惟至今只是口头重视,欠缺实际行动。
“狮团每年的开销大约需要100万令吉,可是这些年来,我们唯一收入,就是农历新年期间的演出及日常的商业聘演,再来就是参赛所获奖金。不过,这些收入多是分发给狮队成员的津贴和奖金,长期的营运资金主要还是靠私人界赞助。”
陈忠兴期望,本土舞狮有朝一日,能够获得当局的常年拨款,成为国家真正的文化遗产,而不是文化“余”产(多余)。
回归传统 不再追求“高度”
时代的变迁和进步,狮艺的发展与传承也必须因时制宜,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唯有这样,狮艺才能因为有市场需求而生存,并获得广泛传扬。
从事龙狮活动超过30年,本土狮艺重要推手的萧斐弘表示,我国舞狮文化虽有过百年的历史,但要数真正活跃却是1970年代末,在经历了一段禁演的岁月后,前辈为免文化失传,于是成立组织,积极推动狮艺,方有今日的成就。
他说,“梅花越冷越开花”,雪隆龙狮联合会在1983年首创舞狮比赛后,国内狮艺活动渐渐蓬勃,恰逢关圣宫在高桩舞狮上创出一片天,不断将此运动推广到世界各地,对其他舞狮团体起著带动作用。
“我国舞狮团体目前不计其数,全国各地舞狮比赛数目从30年前,一年不超过10场,到去年超过百场大大小小的比赛,狮艺发展可见一斑。”
创新之余保留传统
谈到本地狮艺发展方面,萧斐弘指出,过去10年本地狮艺爱好者趋向“高难度挑战”,而且是在高桩上屡试创新,突破极限,但也造成一些人无法适应与安全性的隐忧。
他说,如今大家对舞狮的认识深入许多,也意识到如何在创新之余保留传统形象,近年不再一味追求“高度”,反而倾向回归传统的器材舞狮比赛。
“现在器材舞狮比赛算是比较热了,占了国内狮赛总数的60%,且推陈出新,不只是在地面表演,多借住简易器材,摆设抽象性的山岭、岩、谷、溪、涧、水、桥等,把高度转变成器材,这样舞狮者的父母也比较安心。”
没获奖难交代 创办人自付经费
来自北马的弘德体育会龙狮团,于2012年的“第十届云顶世界狮王争霸赛”总决赛中,以9.27高分打败9连冠的麻坡关圣宫龙狮团而一战成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创团至今10周年的弘德体育会,本著发扬中华文化与“不怕跌倒,屹立不倒”的精神,从吉打出发,再一步步站上国际顶尖舞台。
创办人兼教练谢光亮本身从小热爱舞狮,8岁起参与狮团活动,24岁就当上吉打一所狮团的总务,34岁因该狮团内部出现矛盾,自己出来创办弘德体育会龙狮团。
妻儿也离不开舞狮
他说,“弘德”成立以来,除了新年采青的微薄收入,大部分狮团经费是靠著他经营修车厂的生意支撑著,平均每个月得花上6000令吉,等于一天200令吉。
“暂时没有想过要获得个人或团体的赞助,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毕竟人情债难还,我也觉得来自商团或人民的钱是不会长久,一旦拿不到冠军便难以向人家交代。”
谢光亮对狮艺的热情也影响了他的家人,目前该狮团12名团员当中,有2名是谢氏的儿子,各别担任舞狮头及狮尾的重任,其妻子也深受他的影响,如今已是国家级裁判,偶尔在人手不足时,还与他一起身兼鼓手的工作。
对于狮团未来发展,谢光亮坦言,“弘德”尚有许多进步的空间,仍需凭借著各项舞狮赛会来提升自己的狮艺水平,并从比赛中找出本身的不足。
在谈到北马区狮艺的推动,他指出,目前北马区的狮团仍以采青助兴活动为主,比赛倒是其次。他认为,除了经费问题,个人心态也是因素之一。
“早年亚罗士打有两间会馆设有舞狮采青,其中广东会馆的舞狮团早在1955年就已存在,如今却是沦为有会馆没有舞狮,实为可惜。”
设狮艺展览馆促进旅游业
马来西亚是国际公认的舞狮王国,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竞相派人来我国取经。
本地狮团负责人建议,政府或私人界利用舞狮来促进旅游业,在一些旅游景点设立展览馆,展出狮艺资讯,并提供表演场地,吸引游客,甚至设立狮艺学院,招收国内外学生,传授狮艺。
受访者认为,如果能将这种表演艺术转变成商业艺术,这不但提高大马在国际的声誉,同时也能在促进旅游业方面扮演一定的角色。
办舞狮艺术文化中心
陈忠兴及萧斐弘皆认同上述建议,他们表示,马来西亚的狮艺界有许多高素质人才,国内狮队也不断在自我突破。在国际赛场上,我国的技术演绎经常是许多国家狮队模仿的对象,本国狮艺界人士也经常受邀到外国授艺,这些都证明了大马在国际上的崇高地位。
陈忠兴透露,该团正在积极发展关圣文化宫,一旦成功落实后,将是全球史无前例的舞狮艺术文化中心,以搜集全世界各地的狮艺资料或与舞狮相关的文物,并开办狮艺研习营等计划。
他说,虽然政府认同才是主宰我国狮艺是否能够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该团并不“坐以待毙”,决心扮演引领与启发本身的团员或大马狮艺界,更全面推动和发扬狮艺的责任。
“我们最终目的是为了聚集本地及全世界舞狮运动员,教练及裁判的会所,继而成为一间全方位的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