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特区自2006年推介以来,至今已走过了10年的初期发展道路。过去10年新山因柔南经济走廊计划而稳健成长,如今的新山城市面貌也与过去10年大不同。
柔州政府配合依斯干达特区发展,大力发展基础建设,惟基设的增加不意味著柔南经济上轨道,过去10年特区所设定的发展计划是否达标,值得逐一检视。
依斯干达特区推介初期被称为柔南经济走廊(SJER),与东海岸经济走廊、北马经济走廊、沙巴发展走廊及砂拉越再生能源走廊,共称大马5大经济特区。
依斯干达特区2006年推介时所出版的《柔南经济特区2006-2025发展大蓝图》,为依斯干达特区发展进行整体性规划。
根据大蓝图的经济成长检视,在发展基础建设及吸引投资方面,特区基本达标,惟在环境保护及公共交通项目上明显失败。
根据大蓝图规划,特区经济成长自2006年推展,每年必须以8%的经济成长率维持运作。根据规划,2006年至2010年之间,特区必须获得470亿令吉的投资;2011年至2015年之间,特区则必须累积730亿令吉的投资。
服务业主要方向
依斯干达特区发展局今年初所发布的《2014-2025依斯干达特区发展大蓝图2》,截至2015年第四季,特区所获得的总投资达1902亿9000万令吉,其中52%或984亿令吉已落实。
报告指出,特区在推介初期以提升服务领域为主要方向,如今随著依斯干达教育城及医药城成功吸引外国大专学府及医疗机构进驻,加上乐高主题乐园及松木大马依斯干达影城等运作,“以服务业带头”的目标可说已成型。
80万就业机会不全归国人
依斯干达特区推介是否惠及本地人,特区就业比率是一项令人重视的标准。依斯干达发展局首席执行员拿督依斯迈本月初就声称,特区推展至今已制造了80万个就业机会。
若以特区178万人口的比例来说,意即特区有45%的人口无需离乡背景,即可在本地就业。然而,柔佛中小型企业公会会长陈天聪受访时有所保留,指80万就业机会只是表面数字,还须在未来5年验证。
“特区初期发展基础建设需要大批劳力,至今屋业发展对人力的需求依然不变,然而大多是外劳从事这些工作。”
他分析,尽管多家外国企业进驻本地,但很多时候,投资者对于人力的需求是分阶段,如刚开始可能只需150人,后来才逐渐增加,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全球经济的兴衰。
陈天聪直言,有时即使外资公司要招募本地专才,但往往碰上本地专才不足,必须依赖外国专才填补的窘境。
他以其所接触的一间外资生物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到来投资时,需要178名专业人士运作,结果其中70%的空缺由外国人填补。
“虽然如此,特区内新兴工业区的打造如南方工业物流业群(SiLC)及古来科技园等,虽有助增加就业机会,但实际上许多制造业空缺是由外劳填补,本地人受惠的职缺,还是特区推动的服务业。”
中小企业须做好准备迎外资
依斯干达特区历经10年蕴酿,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公会前总会长郑己胜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认为,特区发展步伐还需加快,但总得来说特区发展依然处于正确方向。
他指出,过去10年来新山发展最大的变化为交通规划的改变,数条大道的建立的确增强新山物流运输链,尽管如此,根据大蓝图规划,本应在今年落实的轻快铁却影子都不见,这是一个败笔。
郑己胜认为,依斯干达特区过去10年的发展是否带来商机见仁见智,很多情况是本地中小企业是否做好准备,或有能力达致外资厂商的要求?
“以进驻金海湾的某中资企业为例,有传闻指中资公司只愿使用本身的钢铁原料,但我当时以中小企业会长身份与该公司接洽时,却获知不是他们不用大马原料,而是本地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庞大需求量。”
他指出,虽然如此,本地中小企业仍能从各大型计划中分一杯羹,如提供餐饮、技术支援及清洁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