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中的书本已经大小书架上叠了又叠,果然是“叠床架屋”。以前收藏许久的翻译作品送给了朋友的孩子,若我写的英文对小孩子的学习有帮助,也不负在师大英文系钻研英文写作的努力了。很喜欢的Archie漫画也送了出去,但是偶尔又入手一两本回来看看,再加上英文版的《SPY×FAMILY间谍家家酒》看完一本又上纪伊国屋网站继续入货,书本开始堆积是必然的事。
友人问道,今后何不考虑只买电子书?用笔记型电脑阅读很方便,手握平板电脑亦可,只要硬碟容量够大,大概很多书的电子版都装得下。若所有书都有电子版,或者真的可以考虑。但问题是,一些很珍贵的出版物,没有纸本书的质感握在手中、只是在电脑萤幕上呈现出来,我总是感觉不到那个温度。
并非一味排斥电子版,我本身蛮多知识都是从网站上阅读习得:关于气候变迁的知识,我都是从英国《卫报》汲取养分;至于有关外星文明的种种疑问与突发奇想,当然都是看英美网站资讯为主;模糊乐团(Blur)贝斯手Alex James的专栏文章是必读,音乐工作加上休闲务农,用电脑读他那些相当诚挚的文章也能够让我感受到满满的英式风格。
若培养了电子版阅读习惯,拿著一台笔电到处走倒是很方便,坐在机场咖啡厅和候机室、在外头的会议与会议之间,只要可以坐下来,眼睛看著一个十四吋笔电萤幕肯定比看手机更为舒适,而且可以随时查看工作的档案。而且比较长的旅途中,若是用笔电听歌或看看影片总是比较稳当,总不能一直坐在隆新长途巴士上看书吧?那个摇晃程度对眼睛不好。
知道了哪些类型是电子版阅读,就大概知道买纸本书不需要重复相同的课题。当然,纸本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当我们对著电脑工作一整天已经很疲惫了,看纸质的书报绝对是很可以让我们放松的一件事。有些从事网站设计与维修工作的朋友说,下班回到家里还是拿起老爸买的纸质《星报》来阅读最是舒适,因为手机版一直有广告跳出来,而且刷萤幕容易错过自己想看的内容,反而纸版一摊开就是一目了然。
有个老大特别爱倪匡小说,家中书柜收藏一大堆卫斯理小说,非常壮观。说穿了,书柜上的藏书很有气派、很精彩是读书人的骄傲。亦有朋友阅读网路版的倪匡和亦舒小说,那股书卷气的源头是藏在手机和电脑中。电子版与纸本书都开始习惯互换,喜爱阅读的朋友都可说是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