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一筐筐,不管是在个人、家庭、学校层面,都是如此。该以怎样的思维角度看待这些问题及提出解决之道?有一则寓言叫“却雍视盗”,其寓意切合我一向的教育观点,本文就从这寓言说开去。
晋国统治者苦恼于境内盗贼横行。一个叫却雍的人有个罕见的本领,就是能通过相貌、神色看出一个人是不是盗贼。却雍帮助晋侯捉了成百上千的盗贼,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有却雍,全国盗贼都将给捉尽了,我不必再多派人手处理这个问题。”赵文子说:“您靠这种手段捉拿盗贼,是不可能捉尽盗贼的,而且,我料定却雍一定得死。”
不久,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盗贼果真把却雍杀了,晋侯得知后大惊失色,立刻召见赵文子,问他该用什么法子捉拿盗贼。赵文子说:“却雍把盗贼逼得紧,出事是预料之中的事,您如果真想天下太平,没有盗贼,与其依赖却雍捉拿盗贼的本领,不如选拔贤能,授以重任,使朝廷政治清明,民间教化风行。老百姓受到教育感化,有了羞耻之心,哪还有人肯做盗贼呢?”
人变成盗贼是个问题,要处理这个问题,靠逮捕是个应对方法,但不是解决方法。如果没有盗贼,就不需要应对盗贼,因此解决方法在于不生成盗贼。
我们不时听到这样的说法:“酗酒是个社会问题,我们要从教育著手,解决酗酒问题。”对超速开车、赌博、贪污、抽烟、吸毒等,都有过这样的说法。
但对“教育人民不做X(盗贼、酗酒等)”这说法,我们可以在脑海中看见三种不同的景象。一、在一个人做X后,去进行“不做X”的教育工作,比如向一个已经养成浪费食物的孩子展示饥饿的非洲孩子的图片。二、在一个人还没做X之前,去进行“别做X”的防范工作,比如提醒一个原本就没有浪费食物的孩子说“浪费食物是不好的”。三、让X压根儿不成一件事,比如孩子浪费食物”是一些家庭里父母头疼的问题,但在另一些家庭,这根本就不成一个需要想起的事,连“预防”也不必。
第一和第二种景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提出第三种景象,是本文的价值所在。注意,赵文子说的可以是第三种景象,虽然很多人是从第二种景象了解他的意思的。
却雍的方法相应于第一种景象,即有了盗贼,就去治盗贼。眼前我们的教育问题大多就是这个样子。家庭层面:在家从小不让孩子自在说话,到孩子不肯多说了,我们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勇敢地发表意见。学校层面:学生的言谈举止竟用细至0.5分的扣分制去管治,到学生都不止行为乖,思想也硬绷绷时,就引入国外名师教导如何有创意。国家层面:2022年有近3万名SPM考生未应考,教育部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克服这项挑战,其中一项是将2023年SPM考试自修考生的报名日期延长至6月30日。
第一种景象中的解决之道,即便采用的是教育手段,其实也已太迟,何况我们常常用的并不是教育手段,如第三例所言。
第二种景象常是荒谬的,对一个还没有行贿观念的小学生灌输反贪污概念,那不是反过来提醒他们有“行贿解难”这一招吗?“预防胜于治疗”常常会这样好心做坏事。小孩的心是一片净土,原就不需揩拭,那就不需提前让他们上一堂揩拭课。医疗的概念用在教育,未必通。
既然是“预防”,就表示事情还没有发生,这和第三种景像有什么不同?不同就在于,第三种景象说的是连预防也不需要。如果你家不看搞笑类的戏,孩子在恶作剧上“缺乏创意”,比如不会去当众脱同学的裤子、不会把别人的椅子突然抽开,你就不需预防他们会成为“整蛊专家”,这在你家中根本就“不构成一件事”。
谈教育,我们是要把“坏”的设置”在“没事”或不成一事”的状态,设置的教育工作做不好,就会恶化成需要做“预防”的教育工作。家庭文化好的孩子,不会瞧不起女佣、不会贪小便宜,不会和别人游戏时耍手段,这些不好的东西(瞧不起女佣等)在有关家庭从来不曾出现,处于“没事”的状态,当别人家的父母在烦恼孩子怎么那样嚣张、瞧不起人时,家庭文化好的父母能省下这份精力,不必想怎么预防(第一种景象),也不必想怎么应对(第二种景象)。
我国的各种教育问题经常都是以“预防”模式或“应对”模式处理的。面对报道说每年约50万名SPM毕业生中,只有40%会选择继续深造,就开始忙想怎么应付社会的质问,忙著套数据诠释和给说法,但就是不肯从教育的角度努力去把“不愿深造”变成“是一件事”。类比于一个家庭有孩子不肯上学,与其忙著去跟亲朋戚友解释为什么不上学,还不如想想你的家庭环境是怎么发展出不喜欢上学的孩子的。
我们需摆脱以“预防”和“应对”的模式处理教育问题,需用心做好教育工作以让种种的不好处在“没事”的状态,教育部长、校长、老师、家长若不是真做教育的人,这一转变在学校、家庭里都很难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