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这两年带给各大领域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房地产,自政府在2018年开始实施打压房产投机政策后,国内的房价增长开始放缓,疫情这两年更是加剧各大城镇的房价下跌。而随著疫情达到高峰和封锁对经济带来明显冲击,很多房屋发展计划也出现了滞销窘境。
根据马来西亚国家房产资讯中心(National Property Information Centre,简称NAPIC)的报告,截至2021年9月底的滞销住宅单位有高达3万290间,滞销房屋价值也随之走低,从209亿令吉下跌到197亿令吉。
纵观马来西亚各个州属,滞销情况最严重的是柔佛州,共有6441间单位滞销。其次是槟城的4638间,吉隆坡(3863间)和雪兰莪(3376间)则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其中多达60.2%或1万8227间滞销单位是高楼住家,而房价超过50万令吉的滞销住宅房产达1万3956间,占整体的46.1%。
而基于屋价处于偏低或摆平,在社交媒体上开始看到很多“GURU” 或房产中介开始呼吁公众买房或炒房,以趁现在低价及房贷利率低时趁机入场。因为大家均认为建筑材料成本,加上劳动力短缺,推升建筑成本,是未来会造成房价上涨的最大因素。
那普罗大众是否应该趁低入场,我个人觉得真的还是取决于你的财力及工资稳定而定。笔者有一名友人B,在疫情前购买了一间60多万的双层排屋,每个月供款高达3000上下,结果新屋还没住进去就碰上了疫情,先生失业加上她自己的工资不稳定,也没什么存款,3000的房贷构成很大的压力,后来决定“弃大取小”(弃大屋住小屋),因为无法供贷屋子还没住进去就决定给亏本卖了,前后亏了三年的利息钱及手续费用。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认为帮人家供屋子倒不如自己买个屋子,租屋子非华裔的传统,我们都希望“有个瓦遮头”让自己可以“安身立命”,华裔普遍把房产视为人生大目标之一。但如果经济能力不稳定,千万不要抱著“人有我有”的心态,强硬让自己购买超过你能力的房产。
置产是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财务能力,如果财务不稳定贸然购买,到最后也是让自己陷入财务窘境,当你刚出来社会还在起步的阶段,那就应该先用最少的钱去租屋或租房,而不是买屋,可以先把钱拿去投资。对于一些每月薪水恰好覆盖房贷、车贷和日常生活费用支出的人,若碰上疫情引发的经济活动停摆的黑天鹅事件,无疑将陷入无措中,如果贷款庞大,动辄每月供贷三四千,遭遇现金流紧张时分分钟可能需要拍卖屋子。
当然此番言论并非阻止你买房,而是你应该投资一个你能力所及的物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因为存款能力未成熟,财务状况比较紧张,首先需要考虑财务上的承受能力,然后再考虑位置与交通的便利性,最后才考虑房屋的自身品质等问题,就是从小买起,如果你的财务能力只能先买公寓,再通过年龄增长后薪资提高换大屋,而不是要直接购买大屋。
疫情让我们了解到通过储蓄来达到稳健的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我们为了要现金保值而去购买法房产时,还是需要回归到你的财务能力,切记,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供贷而让自己每月变成户头空空的月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