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第十五届柔佛州议会改选已箭在弦上,三大政党联盟皆积极应战,径直解散州议会的国阵已清楚阐明单独上阵56个州议席,换句话说,巫统和伊党的全民共识再次被遗弃。至于国盟,土团党、伊党和民政党携手参选,同甘共苦,希盟持续跟MUDA协商,希望在选举竞争减少冲突的画面。
我国政坛三大政党联盟继马六甲之后,再一次于柔佛交手,尽管目标是要赢得最多的议席,但三者面对的处境各不同,其推动的选举策略也各有差异。
先从国阵开始看起,土团党州议员奥斯曼于年初离世,柔州巫统不满足于比希盟多一席的微弱多数,州务大臣哈斯尼以组织强大、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政府为理由,解散州议会触发选举。我们暂时抛开国阵解散州议会背后的隐议程为何,就强大、稳定和发展的政府之说,目的旨在激发选民对国阵的前瞻性投票,也就是说,巫统希望型塑一个正面的气氛,促使选民是抱著期待、乐观和祝福的心态,参与3月份的投票,至少要令国阵支持者踊跃出门表态。
另一方面,巫统领导层近期动作连连,于各项政策积极曝光,隐约可以发现国阵和巫统对准的选票市场。譬如,力催联邦政府再次开放提取一次性的1万令吉公积金,率先欢迎提高最低薪金制至1500令吉,临时撤回家户电费涨价的成命等,巫统瞄准的选票显然集中在B40或以下、在地生活圈的选民。换一个角度来说,国阵巫统并不冀望在新进选民间大胜,而是笼络中下阶层和在地选民,凭借简单多数赢得最多议席,因为他们的最终目在于执政,其“重席不重票”的意味极深:选票只是取得席次购买车票的零钱,议席是前往目的地的车票。
巫统拒绝跟伊党联手实为一项明智之举。在三角战势在必行之时,“最不讨人厌”的一方必定是赢家,巫统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得重弹国阵的中庸和功绩,放下意在塑造假想敌的“马来穆斯林大团结”,加上尝到马六甲州选的甜头,国阵将会继续打“发展牌”拉票,而国阵决定推出看守大臣哈斯尼为海报男孩(poster boy),而不是极具争议性却有影响力的纳吉,也不是这场柔州选战总指挥的末哈山,显然巫统希望转移民众焦点到最没有争议性的哈斯尼,尽可避免选民的负面观感。
国盟营造“弃保效应”
接下来观察国盟,国盟的枪口完全对准巫统,挑起巫统官司派夺权的阴谋,甚至有土团党领袖向在野党提出合作建议,携手教训权欲熏心的巫统,阻止全国闪电大选的发生。当然,我们都知道,国盟和土团党无意跟其他在野党共抗巫统,其橄榄枝纯粹是激化民众对国阵的反感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起马六甲州选,这次国盟鲜少向希盟和其他在野党开炮,其因何在?按照笔者的推论,国盟应该是正在营造一股“弃保效应”,亦即舍弃热衷权斗的巫统及不值一提的希盟,保住中规中矩的国盟。而且,慕尤丁领导的国盟不攻击希盟的另一个原因乃吸收一切否决国阵、巫统的潜在选票,以便强化中规中矩印象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
许多人认为慕尤丁不上阵甘蜜州席是一种认输的信号,笔者非常认同这种说法,惟,国盟依然有翻盘的机会。假设国盟意确实在制造“弃保效应”的话,这已是一项战术性胜利,因为国盟非常清楚自身的位置,以及掌握现阶段最有利于国盟的风向,只要后续在政策上有充分曝光,稳抓一些民生的议题,慕尤丁是有可能于三角战杀出血路,达到削弱巫统气焰的战略目标。
希盟仍在打“纳吉牌”
希盟和其他在野党是则是最不接地气的一方。无论是希盟、MUDA、民兴党或斗士党,他们的竞选论断依旧聚焦在贪污、纳吉、议员跳槽之类的议题,笔者认为,历经过如此多场选举,每一场都对准纳吉来打,结果终究得不偿失。在野党到今天为止,依然不理解在地选民和中间选民的需求,若第十五届柔佛州选持续以纳吉来泄气,在野党阵营必定重演马六甲、砂拉越的悲剧。
不过,也不能说希盟等在野党不应该放弃反贪的初衷,只是时候调整竞选战略的重心。首先,希盟应力推“大帐篷”,极力争取MUDA、斗士党和民兴党加入,此乃确保支持者出门投票,守住基本盘,紧随著是打出竞选主题(如反贪),同时也要让选民知道在野党的替代政策(执政之后要做什么),添加建设和成熟的印象,从而以推高投票率为重。
在当前的选票市场中,40岁以下选民占据柔佛合格选民的五成,希盟的替代政策和候选人特质一旦足以凸显该群体的民意,姑且不谈获得多少席次或是否执政,只要成功拉低跟国阵候选人的多数票,以及减少流向国盟的中间选民,对希盟来说就是一次空前大胜,一来逆转2020年喜来登政变以来的疲态,二来向世人展示希盟是最有可能取代国阵的理想选项。
笔者在本文并没有偏向任何政党,仅简单分析国阵、国盟和希盟在柔佛会以什么姿态角逐,他们在这场柔佛选战中又该以何种手段回应提出个人观点。当然,柔佛子民才是这场选举的造王者,只有他们能够决定柔佛政治应该朝著什么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