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清真寺”规范,还是“回教堂”规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确定一个词语是否规范,依据的是啥?
是不是我们这里经常听到或看到的词语为规范?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必叫“胡萝卜”了,“红菜头”也可以,因为方言从不叫“胡萝卜”,都是“红萝卜”“红菜头”,甚至还有“斩菜头”。
事实上,词语的规范,依据的是全世界汉语的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简称《现汉》)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简称《现规》),当然还有一些有份量的辞书如《辞海》,有人也许要把《全球大词典》(2016,北京商务出版)所收录的词语也当成规范的。作为该词典的审读人员之一,笔者必须告诉大家,该书是逢词必收,不能作为规范词语的依据。当然还有一些本地专有的词语,留待以后讨论。
根据几本规范的辞书《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辞海》《现代汉语大词典》(上下),只有“清真寺”,没有“回教堂”。
国营华语电台AiFM也叫“清真寺”,不再是“回教堂”。至于“回教”,《现汉》和《辞海》的解释是"旧称,1956年过后改为“伊斯兰教”,也叫“清真教”。
原来“回教”早年叫“回回教”,而回回却是中国一个民族名,也就是回族。伊斯兰教于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自元朝以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或民族都被泛称为回回,而他们的宗教便被成为回教或回回教,直到1956年。所以“回教”现在应该通称“伊斯兰教”。至于“可兰经”和“古兰经”,都规范,因为几本工具书都收录这2个词。
既然现在不叫回教了,那么有“回教徒”吗?中国所有辞书都没有收录“回教徒”,有的是“穆斯林”,“穆斯林”的释义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
随著手机应用程序日益先进,媒体普及,我们和世界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现在我们很轻易获取中国的资料,包括词语。因此,华裔已经逐渐接受中国的词语,在我国媒体上看到中国的词语也日趋平常。所以类似“清真寺”“清真食品”“穆斯林”等词语已经是司空见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