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18号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他说:"对中国来讲,日内瓦具有一份特殊的记忆和情感。" 所谓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是进行思维、想像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而情感则是生活现象与人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特殊的记忆和深刻的情感让中国人如此难忘并铭记在心底最深处。故事该由"日内瓦"说起......
20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主义者举起反对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的旗帜,发起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受到南洋华侨积极响应,捐献巨款支持革命和武装起义。孙中山曾经说过一句话"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段话受到当时南洋华侨的积极响应。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新加坡侨民大会通电日内瓦国际联盟及美国总统,要求维护世界和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嘉庚号召"开侨民大会",通过"发电欧洲日内瓦国际联盟会及美国总统,请履行各种条约,维持世界和平"。
1931年底,陈嘉庚将他掌握的一份日本首相田中于1927年7月25日向日本天皇上奏"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田中奏折",复印一万份,散发南洋各地。顿时,抵制日货运动在新加坡、马来亚一度兴起。
1937年"七七事变"又一次激起海外华侨抗日浪潮。"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广大爱国华侨在著名侨领陈嘉庚、李振殿等人的领导下,奋起救国,踊跃捐输,不少青年放弃学业和工作奔赴中国抗日前线,为祖国甘洒热血。陈嘉庚曾是新加坡首富之一,他曾任新加坡筹赈会主席、马来亚各筹赈会通讯处主任、南侨总会主席。
他也是一位20世纪初马新华人社会的杰出领袖。在新加坡、马来亚以至整个南洋华侨社会抗日救亡运动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同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共同讨论政治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停战问题,展现和平精神,为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1959年6月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新、中两国虽然制度不同,但仍然保持著传统的经贸关系。
1963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来写信给李光耀总理,建议"所有国家应全面、彻底、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同时举行一个全球性会议,讨论这一问题。同年11月李光耀回信表示:"新加坡政府认为所有消除核战争的努力都是应该支持的。如果世界上所有核武器都被摒除,是核战争的危险因此降低或排除,人类将为之欢呼。"这就是李光耀执政后首次与中国领导人交往。这时的新加坡已经加入马来西亚。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返日内瓦国际机构后,逐步参与裁军、经贸、人权、社会等各领域事务,为重大问题解决和重要规则制定提供了中国方案。日内瓦见证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最后宣言的通过,见证了冷战期间两大对阵营国家领导人首次和解会议,见证了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对话和谈判。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启迪是:"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只有怀有真诚愿望,秉持足够善意,展现政治智慧,再大的冲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坚冰都能打破。与人为善、和谐共处、真心诚意、促膝长谈,就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纷争和干戈。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战胜各种挑战的过程。和平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特点。
历史不断在重温和传诵中被人铭记著,虽然这段回忆距离我们非常久远了,也逐渐被世人遗忘掉。若有一天能将这段历史照入现实,故事化呈现在众人眼眸里,也许最好纪念他们的方式,就是为他们拍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