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第一堂语音课,我都会问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汉语拼音?”学生们大多会笑著抢著回答:“b p m f!”汉语拼音是给汉字注音的工具,这当然不是标准答案,但也由此可见,这四个列于最前端的唇音声母,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进而与汉语拼音划上等号。
然而,学生们在最自然、最不以为意的状态下脱口而出的这四个唇音声母,每个学期都要耗上好些气力去纠正。尤其是前三个唇音声母b p m的末尾,有的学生加上个短弱的a,发成boa poa moa,有的学生则加上个短弱的e,发成boe poe moe。这些发音问题,很有可能是源自于方言发音习惯的干扰。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用英语、马来语的发音方式来发b,以致把“爸爸”、“好吧”等ba的这个音节,发成近似马来语bapa的ba。发音时,按声带颤动与否,有清音和浊音的区别。声母b是清音,若发成马来语的b,就变成了浊音。实际上,辅音声母大多是清音,只有m、l、r是浊音,而可充当声母也可作韵尾的辅音n,和只充当韵尾的辅音ng也是浊音。
教学时,最常碰到的问题,应是有很多学生总是把声母发得很长。声母的几个发音部位,其发音方法是由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的情况各有不同而定的;其次,它是张开口的那一刹那。
发音相近易混淆
因此,发声母时,其发音要比韵母或带上声调的韵母短。比方,我们发“妈ma*”,可以感觉到,声母“m摸”末尾的音已不在,较长较显著的是韵母“阿ã”的音。所以在练习声母发音时,是有必要知道声韵调的组合方式及特点,从而有意识地把它发得较短。
中国的汉语拼音教学,多采用一口呼的方式,但这教学方式在我国这马来语、英语、华语并习的教育环境里不太合适,更何况华语和马来语有两百多个发音相近的音节,两种语文同时学习时,很容易造成混淆。而且,我们还有好些以方言为母语的学生,方言的发音习惯也给华语发音学习带来某个程度上的干扰。
因此,我国一些从事语音教学的前辈主张,除了16个整体认读的音节可采用一口呼之外,其他都应采用声韵相拼的方式,即b+a→ba。而通过声韵相拼的方式学习发音,可把字音发得更清楚。
从语音的单位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声母是大多数音节开头的音,是整个音节的著力点。发一个字音时,若是著力点发得不清楚,就会影响整个音节的响度和清晰度,造成咬字含混不清。所以,学习声母的发音,一定要认真地把它发好,不可随便、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