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有钱好办事。有钱不一定会成功,但没钱有比较大可能会失败。谈论政治时,这个道理更加显见。我们一路来要预测谁会在选举中获胜或落败最主都是要看谁的钱最多。当然,钱的用处不在于贿赂选民,虽然国阵一向来都用这套办事。
钱最主要是用于带动基层的党员和志愿者到选区的每个角落,让他们呼吁选民投给该党,同时确保选民在选举当天出门投票。这就代表如果没钱补偿带动员最基本的汽油和吃饭的开销,该党根本没能力推动自己赢战。
当然,我们都觉得金钱会“弄脏”政治舞台,国阵腐败的作风与大量的金钱政治息息相关。我们对金钱政治固然有点敏感。
名义决定对错
在金马仑补选,我们看到一名身穿红色希盟T恤的志工凡妮莎(Vanessa)在派钱时,都纷感讶异,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希盟有了国阵的旧患,上台当政府后也还是用了金钱政治的手段想夺取民心,我们很不幸地又回到了从前昏天暗地的日子。这些一箩箩的派钱照放上网,说什么都没有比它来得有效,在疯传当中就似乎拟定了事实。
国阵当然也不放过这个机会,不必查寻任何真相就把希盟当成了头号贿赂政府、滥权首主。就因为希盟在第14届大选后的网络势力和地位大度下滑,再加上此事根本无法抵挡国阵巫统的政治袭击。如果现在随便问一个人,他一定会觉得希盟的确是有派钱贿赂选民,有点反感,相较之下,有了点优势的国阵就能保住金马仑的江山。
行动党领袖林吉祥对此有回应,说希盟不是派钱贿赂选民,而是“摩哆津贴”。这就等同于一家公司给员工津贴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法律上,我们不能说希盟完全对或错,因为若希盟真的派了些汽油和吃饭钱而已,那就不等于贿赂,在法律上是算合法的。但如果那些钱派给了补选选民的手上,那可能就有了贿赂的效应。但这件事也不易厘清,因为收了的钱,也可说是作为补贴汽油消费,根本没证据说这影响了投票倾向。法律暂时不能给我们直接和完全的答案。
无论希盟的作风合法或犯法,我们都应该明白政治和选举时金钱上的用途应有哪些限制。依照典型标准,选举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偶尔拿了别人的钱,偶尔又得听他们的话,个人的宗旨可能会受影响。
到最后,我们可能不需一位不花钱才算廉洁的人执政,而是有透明的开销数据和系统,我们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