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的答案似乎已呼之欲出。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可能这样答:当然是自己啦!。事与愿违,现实里很多人言行不一致,并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健康。常人说:预防胜于治疗。如果国人都认真地遵照这常理智慧,那么政府在公共卫生和财政规划方面就轻松多了。
现实是残酷的。2015年度的《国家卫生和病情调查报告》(National Health and Morbidity Survey 2015)显示,有30%的大马人口超重(overweight),再有17.7%的人过胖(obese)。换言之,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的体重指数(BMI)指南标准,接近半数的大马人口拥有不健康的身形。若根据大马临床实践指南标准,不健康身形人口的比率更高,逼近2/3人口(64%)。
不爱运动爱美食
其中的问题是,国人不爱运动。如果依据《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IPAQ)的定义,估计有33.5%人口被鉴定为“非活跃”的。其实该问卷对于“活跃”的标准要求并不高,如国人能至少每周有5天每日步行超过半小时,或进行中等激烈的运动。然而,1/3的国人连这点都办不到。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与患上非传染性疾病的偏高风险息息相关。其中泰勒大学2014年的研究发现有64.1%的国人至少每天都在外吃一餐,同时又有31.9%的人习惯在晚餐后仍进食一餐高份量的饮食。
不少大马人常以马来西亚是美食天堂为借口,说这里拥有太多难以抗拒的美食怎能不多吃?那看似有道理,但放眼全世界再检视这说法,就可发现其实美食与肥胖并没有直接关联。
倘若属实,美国和英国其中这两个世界上最胖的国度应同时拥有最多最好吃的美食,何时轮到被公认为西方美食国度意大利和法国呢?看看泰国和印尼,两国的美食也可媲美大马一样载誉全球,却在肥胖国度的排位上低于我国,那又是为何呢?
公共健康危机
社会无法不重视缺乏运动和不健康饮食习惯对公共卫生所带来的严重祸害。仅仅是非传染性疾病病例,已占据了大马73%的死亡人口。在2012年,至少有70%的大马人被诊断患上非传染性疾病。在2015年,涉及到呼吸管道、心脏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癌症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都挤上了十大入院的病例种类排名,病例总数为120万次。
就仅谈治疗糖尿病的花费,估计已达国家卫生预算的16%。2014年一份卫生部报告统计显示,若综合所有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政府需为每名糖尿病患者每年支出3750令吉充作治疗费。
那么,健康问题是否该全怪个人没照顾好自己,而政府就可以置身度外,对确保社区国民健康事宜毫无责任?非也,本人不这么认为。
大马政府已有很多宣传管道可整合设计出有效的推广健康运动,包括使用本身和官联公司旗下的电台、电视台以及纸媒。提倡活跃能动生活和良好饮食习惯,若在政府有效的宣传指挥下必能事半功倍。可惜,我们在日常生活体验到的反而是连环轰炸的各类快餐广告出现在各大电视台、电台、报纸和宣传看板上。
政府其实可创意地鼓吹健康饮食文化,例如把健康讯息置入流行动画例如本地制作的《Upin dan Ipin》,让孩童从小就接触到正面的健康资讯培养良好习惯。学校食堂的饮食选项和营养更不可忽略,尤其是要阻止一些食堂经营者售卖太油或太甜的食物给学生。
政府难以推搪
至于小学和中学的体育课,我国政府仅安排每周80分钟,被抛于多个区域国家之后:新加坡和韩国拨出每周120分钟、中国105-135分钟,日本则是125-130分钟。
问题在于我国的体育课鲜少被重视,只因它不是考试科。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带领孩子走出并接触户外,以培养热爱运动的习惯。那么户外活动总需要个空间吧?
到了最后,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责任更难以推搪。政府应根据人口密集度提供足够大小的公园和休闲空间,特别是在稠密的城市地区。据国家城市化政策下的标准,每1000人应享有2公顷的公共空间。地方政府应鼓励人民多步行和骑脚车,所以当务之急是改善行人道和脚车道的衔接网络。那么,能“动起来”的人民或许会更愿意使用公共交通,舍弃私家车。
总而言之,在改变社会行为以达至更好的公共卫生结果的角色上,政府其实能做的还有很多。但人民本身也该回应政府的呼吁,尽本分照顾自己的健康。若双方都配合得体,我国绝对能减少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那么或许再也不会有人说大马美食和健康不能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