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救华文,必须从改革华小的教育开始。这是我这些年来,最深的感触。我们都明白,现在还重提什么民族使命,还重提什么华人就一定要学华文,是一点说服力也没有的事情。学习华文的动力,实际上就在运用里。能够被运用的文字,才有其魅力。我可以用这样的语言,与世界接轨,与更多的人沟通,与其他各种不一样的思想撞击,这才是语言的魅力和作用。
教学一板一眼
目前华小的教育,一板一眼,乃至于连孩子作文的书写,也倾向于要求学生背模范作文,或者跟著套路写。一旦孩子不跟著,则分数很低。
小学阶段就扼杀了孩子的独特性和想像力,上到中学就无需希望孩子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了。道理很简单,学生已经习惯了跟大家一样,试问又有谁的想法,会是跟其他人一样的呢?如果我们的社会无法接受个体的独立性,则无需谈独立思考。
当大家都认为,普遍大家都认同的价值观就必然是真理的时候(例如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例如同性恋是不正常),所谓的“独立思考”我们应该从何谈起?
如果我们的社会不能允许我们学习成绩佳的孩子大胆的说“我不上大学”;如果我们的社会不能允许孩子针对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困惑发问(很多中学生对学习、对生命的意义有困惑,问老师却被认为“有问题”需要去辅导处训导处报到)试问独立思考要基于什么而存在?
欠缺独立思考
社会的宽容度越宽,包容度越大,才能保存和培育更多不同想法,并忠于自己想法的孩子。如果勇于抒发自己想法的孩子,都不能得到合理并且公平的对待(分数上),试问,谁敢“独立思考”?
站在教育前线,我每年都在和华小上来的孩子打交道。初一的学生,我总喜欢让他们写一些非应试的作文题。我发现那些小六检定考试考获越多A的孩子,越是无法书写那样的文章。我有时候让他们写故事,有时候让他们自己思考并分析自己的生活。越是“优秀”的资优生,越是写不出。
这时候教师的“活泼教学”,反倒让这些孩子们招架不住了。家长纷纷投诉,孩子也极度排斥。试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三评估(PT3)所欲培育的“高级思维能力”,要从何培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