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半年前的一个雾气朦胧的凌晨,我独自驾车回家,因为路不熟识,在看路牌的时候车子跑偏,一个轮子冲上路旁的隔离带,四个轮子中的两个架空,另一个无动力的左后轮悲戚的撑在地上,索然无用,一时动弹不得。
都说女人开车没脑,我承认。凌晨两点,四下无人,路灯昏暗,雾气弥漫,一时不知怎办。索然开了应急灯,抓起包包下了车,坐在了路边,准备掏出手机找救兵。
出神的当下,夜色中驶来一个国产浅蓝色waja,我满怀期待,仿佛看到了救命的那根稻草。只见它缓缓开过,眼看我满满希望即将消失在雾气朦胧的夜色中,蓝色waja突然亮了应急灯,竟不急不缓的顺著原路,回到了搁浅的车旁。
它回来了!车里下来一个友族同胞,年纪看来40有余,身著马来传统baju,和我们每天都见到的、打交道的的马来Abang并无二样。看到我的窘状,他二话没说,很有经验的从远处搬来一个大石块,垫到了架空的左前轮下,一踩油门,便把车子从隔离带上倒了出来。
多种族国家
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却又不知该怎么表达。马来兄弟摆摆手,微微笑,很酷的说了一句“早点回家吧,姑娘(go back home,girl)”我的那句“好人有好报(you will be blessed)”还没脱口,马来兄弟便驾车消失在茫茫夜色里。现在想来,那句带著浓重马来口音的英文现在品来竟如此亲切和温暖。
当然,这只是马来西亚,这个多种族国家带给我的众多温存和感动的其中之一。
不到20岁时第一次来到马来西亚,如今7年有余。亲朋好友常问一个女孩子如何挺过来,我说是陌生人的善良。这些陌生人里有华人,印度人,更多的是马来人——他们都是马来西亚人。
这些天,在马来西亚58岁生日,这个本应该让全体马来西亚人为独立自豪而骄傲的时候,关于红衫黄衫的纠缠却不绝于耳,社交媒体里面大肆宣扬的种族论调和大张旗鼓的种族阴谋说大当其道。种族和睦在马来西亚被实践了几个世纪,那些美好的佳话不胜枚举,无需我一一罗列。
社会的融洽
就问问你现在自己的感受吧——看看坐在你旁边的马来同事,想想每次过收费站马来姑娘送来的真诚微笑,那个清早卖古早味椰浆饭的马来阿姨和那个时刻守卫我们安全的马来警卫,还有那个汽车修理厂里说著粤语的马来abang以及和你一起打羽球杀球巨屌的马来同学,这个社会的融洽不单单只是宣传片上的口号,马来西亚的和谐繁荣已是你我身边冷暖自知的切实感受——各种族文化早已在这片土地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所以社交软件里那些所谓“保持谨慎”和“远离马来人”的“告诫”在这种多种族文化水乳交融的现实下不仅行不通,也更不可行。在这种庸谏群起的情况下“保持清醒”更为上策,当你的些许不满被某些恶意的动机煽动成冲动时,至少在你肾上腺素飙升至失去理智之前,想想自己是不是被这个用了千遍的老梗再次玩弄,冲昏了头脑,当了别人的枪,牺牲了自己,成全了他人。历史无数遍印证:被恶意政治化的课题没有了观众,一些另有所图的政客自会尴尬收场。
此刻我又想起那个帮助过我的马来abang,他就是我心中大多数普通马来人的样子。他们温和善良,真诚单纯,虽然偶尔会反应慢半拍,却也有著呆萌呆萌的可爱。当我们大喊种族口号的时候,我们针对的是这样一个社会群体,不是某些失去理智的红衣个体。与其“恨”那些个体,不如“爱”这个群体。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过“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恨,如果你学的会恨,那他肯定也会懂得爱,因为爱对于人性来说,比恨来的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