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0日在中国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淘宝、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对媒体说了个大笑话,宣称淘宝无假货,引起哗然。马云甚至嚣张反告状:“今天在淘宝和阿里巴巴市场上有人说假货很多,说假货多的人基本在淘宝上没买过东西。”
他那神奇的“劳力士理论”辩称,如果有人买了25元(约14令吉)的(假)劳力士,那个肯定不是劳力士(因此算不上假劳力士),“这是你自己太贪了”。
阿里股价下跌4%
两个月后,中国国家工商总局于1月23日公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在监测完成的92批样品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仅为58.7%。其中,手机行业正品率仅为28.57%;天猫、京东、一号店、唯品会、淘宝网等知名网络购物商家当中,淘宝网的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注册用户据称逾3.7亿的淘宝网于28日下午发布声明,表示决定就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监测结果一事,针对工商总局刘红亮司长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用错误的方式得到的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向中国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此项声明“刺激”当天阿里巴巴股价下跌4.36%,至98.45美元(约357令吉),市值蒸发了110亿美元(约399亿令吉)。
2010年12月,中国中央电视台也曾曝光淘宝网卖假货,当时马云表示自己很“冤枉”,并称自己没办法把假货打掉,“如果把淘宝关了,假货就能消灭的话,那今天晚上就把淘宝关闭。”
这句话再次凸显其狡黠的一面,意即除非政府能够让所有其它假货商集体停业,不然针对(市场份额最大的)淘宝一家不公平。
淘宝也充斥盗版书,是许多学生的假货“首选”;许多出版社即便声明不供应教材给任何淘宝商家,多次发函联系淘宝,也只能让淘宝取消该链接,而该网店稍后立即使用新链接“复活”。在新浪微博认证为人民出版社编辑的@杜朋朋就直指“淘宝假货横行本就是事实,不说别的,就拿图书来说,盗版书多得是,一查一个准,你还别真不信。”
狡黠的马云回应本次的淘宝与工商总局的争议(其实我不认为有何争议,而是被揭发者试图狡辩的过度反应)表示:“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解决假货和知识产权问题就是解决淘宝生存问题。社会问题不能靠一个公司,一个平台来单干。我们必须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通过社会共同治理,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指责。”
淘宝仗势欺人?
这种狡辩意即不能只叫淘宝整治假货问题,要就所有网络购物商家一起停卖假货;而工商总局得和淘宝协商调查结果,而不是没和他们“协商”就公布结果,不然你就是“各自为政”、不然我淘宝不认帐要投诉你就成了“互相指责”。
大家听过“恶人先告状”,像这种向揭发丑闻的执法当局投诉同个执法当局的还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中共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网随即发表评论说,工商总局是否“情绪执法”、有无“程序失当”,法律和时间会给出答案,现在应该看的是究竟是为何而讨论以及讨论所涉的事实。
按照马云上述的声明,似乎承认淘宝买假货:“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
淘宝网仗势(市场份额)欺人(正品、正版的供应商)导致越来越嚣张和“没底线”,因此《人民日报》教训得是:“市场经济确是竞争经济,可弱肉强食也得守规矩、有底线”,“企业做大了,不能忘记社会责任,更不能藉规模自重、挟资本生威。知耻而后勇,方是真男儿。”;网上一篇批评马云的〈做人不能如此厚颜无耻〉也希望马云认真拜读。
我也劝告马来西亚消费者尽量不要在淘宝购物。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就曾经以“神秘买家”方式抽查了主流电商502个批次七类产品中,有近三成不合格:皮鞋、毛绒布制玩具、羊绒针织服装等7种产品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均在30%以上;网购的100%羊绒衫,竟然一丝羊绒都没有。
这个抽检结果在去年网络购物商家搞的11月11日“光棍节”之前,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而8月份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对网购洗发水进行了调查,竟然发现网购的8瓶洗发水当中只有3瓶是正品!
2008年几家奢侈品公司陆续赢得针对e-Bay卖假货的法庭案件,其中LVMH获得赔偿386万欧元(约1583万令吉)。
中国工商总局不应该仅仅止于公布监测结果,既然淘宝网的正品率只有37.25%,应该运用其行政权力,采取常用的“停业整治”方式勒令淘宝网停业,并进一步依据其结果,代表中国消费者,将淘宝网控上法庭,彰显公权力、保护受害的正品商家和消费者。
(按:1月30日,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工商总局会见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而在晚间,国家工商总局发言人正式表态,称1月28日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白皮书”文章并非白皮书,实质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这意味著淘宝网和中国国家工商总局的口水战中扳回一局,但假货争议仍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