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发现到的时候,我其实不想面对,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又其他可能性,或许我摸到的只是肌肉呢?”潘慧玲是乳癌初期患者,有别于他人,她自己在身上摸到硬块时,就开始怀疑身体有异。然而,她下意识逃避这个情况,不断询问身边亲友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希望有人能给她另一种答案。
后来,工作上的主管罹患乳癌,让她开始意识到逃避并不是办法,于是到诊所做检验。“刚开始诊所的判断并非乳癌,但又认为我的情况可疑,所以帮我预约医院做详细检查。”带著忐忑的心情,她到医院做活体组织检查,抽取体内组织样本做检验。虽然化验结果呈阴性,但因肿瘤情况不佳,医生建议动手术切除。
“切除肿瘤后,刚开始的切片检查是阴性的,我真的很高兴。但高兴不过一下子,医生却说还有第二、第三种的切片检查成绩未出来,我的心就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每一次拿化验报告时,医生都会先恭喜她,却又告知还有结果尚未出炉,让她的心情宛如坐过山车般大起大落,无法平静。直至第三种的切片化验中找到癌细胞,确诊患上癌症。
与第一次手术相隔一星期,她再次躺在手术床上,接受医生的建议一次性完成乳房切除与重建手术。“我的肿瘤很大,但癌化的部分只有1.5cm,由于周围出现白点,为了安全起见还是需要切除整个肿瘤。”乳癌患者在切除肿瘤时,还需切除肿瘤周遭4cm的部分,以确保肿瘤临近有可能性被转移的部位也一同切除干净。然而,潘慧玲的肿瘤太大且呈长形,深入乳房,因此切除肿瘤后留下的面积相当小,于是只能直接做切除并重建。
“我一点都不后悔动第二次手术,术后醒来人不仅不晕,心情也变好了,得知把“东西”拿掉了,感觉像是放下心头大石了。”潘慧玲笑著说道。
术后依旧积极运动
“我很喜欢户外活动,今年初还跟本地的乳癌龙舟团队一起到纽西兰比赛呢!”潘慧玲本身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患病前她本是国标舞爱好者,积极学习与考试。直至患病后,她心情低落,不想被人发现自己患癌,慢慢退出了国标舞。
乳癌患者需要切除的不仅是乳房上的肿瘤,还有位于乳房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结主要功能是对抗外侵病毒和细菌,因而在切除淋巴结后,乳癌患者容易会出现水肿、肩关节疼痛等情况。“划龙舟的上肢运动能帮助消除淋巴水肿。”她解释,在加入马来西亚乳癌龙舟团队后,她的心境变得更开朗,也开始重拾运动。
离开国标舞,潘慧玲心里对舞蹈的喜欢依旧存在,后来她找到了从舞蹈演变而来的健身运动尊巴(Zumba),开始了另一端舞蹈旅程。“国标舞无论如何都需要两个人才能跳,但尊巴不同,一个人或一群人都能一起跳,没有这么多条件限制。”十多年前,尊巴还未在大马盛行时,潘慧玲就已经爱上她,甚至将这个运动带回自家公司,变为公司职员的固定运动。“我还特别考了尊巴教练执照呢!”
疫情期间,热爱运动的潘慧玲不仅自己在家做运动,还在线上做尊巴教学,带领一群癌友在走上更健康的康复之路。
提早退休 成为“全职”癌症义工
“以前我是工作狂,加班、周末上班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但生病之后我学会了下班就下班,除非真的有很紧急的工作是隔天早上要交的,否则我都会尽量到点下班。”潘慧玲直言,癌症是上天给她的启示,教会她认真对待生活,眼里不再只有工作。于是她选择提早从银行退休,做自己喜欢的事。殊不知,自己退休的事被马大医药中心乳房外科主任薛美虹医生得知,寻求她前去帮忙教马大乳癌患者互助组织UMMC Candy Girls Support Group(粉红战士组合)舞蹈课。“从原本一个月一次,变成现在一星期一次。”
她笑说,自己退休后反而更忙了,整日忙于各种癌症非营利组织活动,包括粉红战士组合(Candy Girls)、粉红丝带(Pink Ribbon)、乳癌福利协会(BCWA)、马来西亚癌症协会(NCSM)等。“每个非营利组织都有自己的内部的活动或筹款活动,有时候在活动上需要有人来做点演出,他们就会邀请我过去跳舞。”
除了尊巴教学和舞蹈演出,慧玲也积极尝试新事物,访问当天她刚从NCSM回来,为支持协会15周年活动,她参与了时装秀演出,届时将穿上美丽的服装走上T台。
“患癌到现在已经15年了,医生说我已经好了,只是我的左乳还有一些小颗粒,经过多年的观察,医生说现在只需要2年回去检查一次。”乳癌是普遍的女性癌症杀手,但人人的症状都不同,潘慧玲不需要经历化疗,却明白心态、生活方式以及身边人的支持对癌症患者有多么重要。
为了陪伴更多癌症患者走过低潮,她也申请成为医院的癌症支持者,宛如辅导员办聆听患者术前或术后的情况与担忧,并且提出一些建议。“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她认为患病与划船都一样,只要能同心协力去面对,就能一定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