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传达一个讯息——殡葬业服务不应该等到需要的那一刻才来做准备。”
富贵集团首席营运长拿汀李姐䭲指出,以往多是5、60岁以上的长者方会著手进行生前规划,经过多年的宣导和普及教育,近年来进行生前规划的年龄层有下降的趋势。“较多的是40至45岁的人士,他们正处于一个压力颇大的人生阶段,不仅要为了自己规划,也要为父母规划。而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过去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一些增长的趋势。”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李姐䭲表示,疫情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生前规划的重要性。“毕竟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年轻还是年长、普通百姓还是专业人士,都要学会去和病毒共存。”因此,殡葬业者的角色变得非常重要,好为面临突如其来噩耗的人提供所需要的资讯。
“断舍离”观念促使人们整理自己
但她补充,殡葬业早在疫情发生以前就已呈现年轻化的迹象。“近几年,社会都在提倡‘断舍离’的观念,很多年轻人开始去审视、整理生活里的各种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常常有一种感触,当你在整理自己的东西时,其实你也是在整理自己的生命。”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会领悟到,“拥有”并非永远,“失去”是一种必然。
而殡葬业整体年轻化的趋势,是双向影响的成果。这个转变不只发生在社会大众身上,“我们行内从管理层到营运方向也越来越年轻化,从而去带动整个市场的活力,配合整个时代的趋势走向。”然而,这个转变需要时间慢慢积累。
“就像以前,我们不知道保险的重要性,看到保险人员都会感到抗拒,但现在我们不再会有这样的思维。”李姐䭲续言,“殡葬业也必须经历相似的转型路程,一点点去改变人们对殡葬业的观感。”富贵集团不仅把生命教育带入校园,教导青少年如何正视生命,也开始重视殡葬美学,让殡葬业结合美学和文化艺术等元素,减少人们的抗拒心理。
让活著的人拥有更多空间适应转变
所有的生前规划,其实更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活著的人更好地走过疗伤的过程。李姐䭲说道,面临身边亲友离世,很多人在当下往往是手足无措的。因此,若我们提前把事情规划好,就能为活著的人挪出更多空间去适应人生的转变,减少他们的负担和烦恼。“就像我母亲也是突然离世的,在医院里,我遇到很多人递来卡片,不知该如何做出抉择。”
为他人做抉择,是一个极度痛苦的过程,尤其当我们不知道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李姐䭲再以自身经历为例,“当时,礼仪师吩咐我准备7件母亲生前的衣服,我非常挣扎、崩溃流泪,因为我不知道要从那么多件衣服中选出哪7件。”相反,为母亲选择遗照时,反而俐落且舒心。“因为母亲生前有交待过,我很肯定那是她想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趁来得及时,为自己选择想要的模式,而不把做选择的煎熬过程留给身边的亲人。除了情感面向,现实因素也可以纳入考量。“通货膨胀这件事是难免的,若能在此刻规划好未来所需的花费,相比起留待未来规划,两者绝对是天壤之别。”
她也补充,由于当今出现少子化的现象,不少人原本为了父母而来,后来也为自己购买临近的墓地或骨灰龛位,以便往后也能和家人待在一起。
选好“住所”与“搬家的过程”
生前规划或生前契约,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李姐䭲以搬家作为比喻,一是选择住所,一是规划搬家的过程。“搬家的过程”,即殡仪配套,一般都是依据自身的宗教信仰来做选择。“为了迎合35岁以下的市场需求,由于很多人未有笃定的信仰,我们也将推出没有宗教色彩的相关配套。即使提前做好决定,也不必担心往后会后悔,因为里头有弹性的调整空间,你能够随时加入你想要的元素。”
对于有些人提倡减去殡葬仪式,李姐䭲不甚认同,因为尽管当事人态度豁达,但活著的人不一定也能以相同的心态面临死亡。“殡葬仪式是给予家人一个‘悲伤管理’的过程,通过三天两夜的仪式,从看到遗体、盖棺、下葬,一步步地接受失去至亲这件事情。若他们能够好好地走完这个过程,往后也就可以更舒服地处理自己的悲伤。”
情感寄托:把想说的话留给指定的人
然而,提到生前规划,我们通常率先想到实质的东西——买保险、立遗嘱、买墓地或骨灰龛位等等,李姐䭲提醒,我们也不应该忽略情感面向的安顿和寄托。“今年6月,我们推出了‘爱延续’应用程式,让使用者能够将自己想说的话收藏其中,等到你离世以后,这些话语会以你指定的模式发送给指定的人,避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