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绘本,很多人会想起海外的画家和作家,其实本地也有很多好的作品。”第一次与绘本画家梁玉美(阿米)联系时,她这么说道。梁玉美是本地以生态保育为题目的绘本画家。2021年,马来西亚儿童读物联盟(MBBY)公布的特选本土优质儿童书名单中,梁玉美的三部作品成功列入名单中,包括《绑“焦瓦”的学童》(绘图)、《我属于森林》(作者与绘图)以及《一个海马的故事》(绘图)。
“原本我只是为出版社绘画2张《绑“焦瓦”的学童》的图刊登在报纸专栏,后来出版社说要出成一本书,必须画10多张图。但故事有多场景并没有描述得很详细,所以我必须去看一看才知道怎么画。”这是她第一次为了绘本到现场考察,只为了能画出更符合显示情节的画面。画绘本是梁玉美当时的副业,酬劳并不高,但因本身热爱户外活动,加上早年到访沙巴时就曾听闻过峇里奥(Bario)这个地方,因此很快便决定出发考察去。
配合故事,她必须要创造出主角的形象,因此需要到部落里了解原住民的服装、佩刀,并且到故事中学校的原址去寻找河流、到森林寻找可以吃的食物。“导游本身也是峇里奥人,他说自己在8岁后才穿裤子,在那之前都只是绑一块焦瓦(cawat)。”亲身到过那里,她才体会到当地有好山好水,不缺生活资源,缺的是物资。
后来,她接下另一个案子画马来熊(Sun Bear),原本与客户说好去实地考察,后来案子告吹,她还是决定到婆罗洲马来熊保育中心(Bornean Sun Bear Conservation Centre,简称BSBCC)拜访保育工作者黄修德。
虽然每天都跟著黄修德一起到中心,但因志愿者项目刚结束,而梁玉美待在当地的时间不长,担忧马来熊情绪受到干扰,因此无法近距离地接触马来熊。她只能透过工作人员的描述以及在观景台的情景了解马来熊的生活型态,将其画入《我属于森林》这本讲述马来熊故事的绘本。
“我还记得那一次考察,海马尾巴勾著我手指的感觉,那是一种深入心坎的感觉。”梁玉美笑说,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什么资料都能在网上找到,但亲身体会才是最让人无法忘怀的。她与海马保育者一起到新柔第二长提附近的海草床做考察,看看海马生长的地方。“他们有固定合作的船夫,当船夫在外面看到海马时,就会将他们捞起来放在船上的桶,等到海草床附近时才将它们放回去。”正是将海马放回大海的过程中,触动了她内心深处,让她确定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
画绘本圆画家梦
梁玉美从小喜欢画画,但当时家里经济状况不允许,无法花钱到艺术学院上课,只好到拉曼学院念建筑系。毕业后,她到建筑公司当工料测量师(QS),曾被外派到国外,外国同事在看见她画图的风格后,鼓励她追求绘画梦想。回国后,即便遭到家人的反对,她还是坚持半工读完成纯美术文凭课程。
然而,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兜兜转转回到老东家继续从事工料测量工作。后来,文桥出版社举办“绘本生命花园”活动,邀来台湾知名绘本老师,成了她进入绘本工作的奠基。半年后,文桥直接找上梁玉美为出版社画绘本。“当时只想圆梦,第一次画的也没有让自己很满意,只是胜在颜色够丰富。”最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本《不爱自己的小圈圈》非常畅销,至今已印了三刷。
期间她换过数次工作,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绘画,于是选择到国际学校当美术老师,一做就是8年。而唯一不曾中断的就是画绘本,她陆陆续续与文桥合作数次,从原本只负责画图,到构思故事,甚至为出版社卖书赚取自己的版权费。
用画将大自然与读者连接
“成为画家是我的梦想,但画家需要办展览才能被看见。如果将画变成书,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比起办画展,绘本更容易走入人群。她的绘本主题一直都以生态保育为题,她认为绘本不仅能传达保育讯息,还有美学的熏陶,两者都必须从小就做起,在影响孩童的同时,也影响为他们讲故事的家长。
她调侃自己是个“系统”坏掉的人,经常被热忱冲昏头,只要喜欢就去做,却没想到经费的部分。“就算没有经费我也会先做了再打算,好比去峇里奥的考察,我忘记问出版社是否有补贴,就冲过去了,后来才发现稿费根本就不够付这趟旅费,哈哈!”类似的事不断在发生,偶尔也会让她筋疲力尽。为了推销绘本,出版社也会给她一些绘本去推销,而她的版权费就由绘本销售额来订。“这真的太累了,从考察、构思故事、画画到销售都参与其中。我只是想画画,而不是卖书。”她直言,如今想转换方式,与想出书的单位或机构合作,由对方提供故事,而她只负责将故事画出来,不想再做其他太费神的事了。
未来,梁玉美仍然希望自己能继续走在绘本路上,继续传递生态保育相关故事,让大家了解自己国家的生态。“我国不只是文化多元,生物方面亦是多样化,希望这样能让大家学会更珍惜自己的国家。”做保育课题绘本对她而言,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做一件能让世界更美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