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区划分建议公布后,引起议论,尽管选委会否认有所偏斜,然而选区选民分配不均,日益悬殊,切实地反映著选委会并没有依据宪法精神下,以独立、专业、民主、选票等值标准运作。
当然,选委会的偏斜,不是今日才有的,譬如选委会上一任主席阿都拉昔,在退位后于土权活动上,就明言其负责3次国州议席选区划分中,大玩“杰利蝾螈”(gerrymandering),以捍卫马来政权。不过,阿都拉昔口中的马来政权,并不会是强调伊斯兰主义的伊党,也不会是主张多元主义的公正党,而是巫统及其领导下的国阵。
选委会的这种偏袒,不公平的划分,不但令其原本备受质疑的公信力,荡然无存,更进一步加剧民间对政权合法性质疑,尤其当夺得政权的政党,其选票与席位不成比例时。
譬如在505大选,国阵尽管获得的选票不过半(47%),但依然取得约六成的国席,继续执政,成了一个合法性受质疑的政权,反观,当时的反对党联盟─民联三党选票,加起来超过51%,却在议席上,只取得了四成。而最令人吊诡的是,505大选后,合法性不足的政权,却质疑起选民,尤其是华裔选民的投票倾向。
可是这种议席与选票不成比例的选举制度,不但没有获得选委会的关注及改善,反而在新一轮的选区划分建议中,进一步的恶化,这对国家的民主体制及建设,无疑是一种伤害。
试问当一个政党可以在不公平的制度下,靠少数基本盘的选票,继续执政时,它还会在意政治上进行真诚的改革,或者聆听投向另一方的多数一群心声,甚至社会上其他少数族群的意见吗?
这样的趋势,不只对在野党不利,即使国阵内,除了一党独大的巫统及仍掌控著砂拉越的土保党外,其他成员党,在多年来选区划分下,其上阵选区比例,与巫统的差距日益扩大,失去制衡力量,最终沦为陪衬,甚至泡沫化。
此外,一个合法性备受质疑的政权,为了保住那少数确保其胜利的基本盘,往往会把更多资源投放到这阶层上,连带的造成资源错置,进而衍生金钱政治。我国近年来猖獗的贪腐现象,或许就是从选区划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