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连续发生多宗不法之徒在光天化日下,于小学校门口企图强掳学生事件,不只引起家长恐慌,也敲响校园安全警钟。
不管这些掳人案是有计划的犯罪,还是只是一时临时起意的行为,这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匪徒的猖獗程度,已不是躲在暗夜巷子的角落,让民众转角遇到匪,而是匪徒找上门来,让人们无处可逃。更令人关注的是,匪徒的目标,是天真无邪、心智还不成熟,没防备心且容易下手的小学生。
因此,校方及家长除了须时刻教导孩子,对陌生人有所戒备,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的教育外。校方,甚至当局也应该进行环境安全评估,提升学校的保安机制,如增加软硬体安全监控设施,减少治安死角,避免学校保安出现漏洞,让人有机可乘。
譬如,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在去年就曾促请反贪会调查,涉及20亿令吉在全国学校推行的保安计划。当时公账会指,学校保安计划成本过高,监督不严,可能会发生贪污问题。
更早之前,在2012年总稽查司报告就指出,教育部于2010年至2012年,拨出高达20亿令吉,花在全国学校的保安计划中,存有行政弊端如保安系统欠佳、保安公司没有遵守合约条规付款等问题。而这一切会否是校园安全日益败坏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保障学生安全各方有责,特别在学校掳人事件上,除了加强校方及家长的角色外,警方甚至整个社区是否也有共同的责任?譬如警方有没有在学校上下课时段,到校园周边巡查,以防范随机掳童事件;而社区又如何通过集体的力量,支援学校,让学生、老师、家长免于恐惧,让学校成为一个安全的学习乐园。
尤其当整个大环境日益败坏,掠夺匪、骗子、匪徒横行,保安人员,甚至警队的专业操守日渐失守时,学校还能独善其身吗?因此,校园安全课题,折射出的缺陷体制,绝不只是个人或个别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公共安全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