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上午,纳吉在巫统代表大会上宣布,政府将维持《1948年煽动法令》,不仅不废除,反之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不过,政府也将公正执法。
他指出,《煽动法令》将纳入两项新元素,维护伊斯兰的圣洁和禁止侮辱其他宗教;以及对付任何提出煽动东马沙巴和砂拉越脱离马来西亚者。
在这5个月内,警方频频以《煽动法令》展开逮捕。政府果然说到做到,强化法令的使用,是另一种兑现承诺的体现。
更早前的2012年7月11日晚,纳吉在总检察署晚宴上宣布,政府将废除《煽动法令》,改以《国家和谐法令》取代。这是重要的政策转型计划,也被视为大马民主化的关键决策。
无奈,目标落空,换来更严厉的执法和监督。这与低压的政治氛围有关,这个承诺跳票。
2012年的政治气候,朝野为第13届全国大选摩拳擦掌,各出法宝扩大支持和稳住基本盘。尽管那时,有些民众受种族和宗教议题炒作影响,情绪趋向保守和封闭,但也有领袖努力往中间靠拢,包括纳吉。
回顾过去3年的发展,我们都知道社交媒体,特别是推特和面子书的空间收窄了,自由的空气渐稀薄,言论广场充满地雷,一个不留神,紫色衣服等待著你。
一棍打下,言论收敛许多,谨慎成了座右铭。若要留言点评,文字须过滤。除非你是德高望重的政坛元老,否则还是小心驶使得万年船,以免被控上庭,惹来牢狱之灾。
政治漫画家的9条推文,换来9项煽动罪控状。他坦然面对,还自备紫色囚衣和手铐,不放过任何讥讽当权者的机会与场合。试问你认识的朋友群当中,有多少个祖纳?
此外,通讯及多媒体部长阿末沙比里也在国会说,政府将修改《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通过强化管理、防范和执法措施,预防互联网遭滥用及监督网上活动。
目前警方特别忙碌,紧盯网上任何含有“煽动成分”的言论。全国警察总长卡立甚至挑战不满者说,就算关闭自己的推特,警方还有12万6000警力盯著网上言论。
当局的高压强硬方式引起反弹,国际社会和公民组织认为,应该以其他方式对待异议声音。频频采取法律行动,特别是以《煽动法令》调查,不仅带来负面效果,也容易发生滥权情况。
资讯爆炸时代,挡著一时,挡不住一世。法令和科技阻挡不住某些涉及公共利益讯息的自由流通。网民总有无限创意,点子不断,再高的铁窗,也有翻墙的本事。
不少人心中充满疑窦,当局的执法是否双重标准?为何土权主席依布拉欣的“焚烧《圣经》”言论逃过《煽动法令》?难道华裔穆斯林郑全行的文章内容没有煽动成分吗?
许多法律专家认为,现有的法令足以对付网上恶意散播虚假消息,制造种族和宗教仇恨,煽动、诋毁和诽谤他人(包括统治者)言行的法令。不过,执政者却持不同立场。
从强化《煽动法令》到修改《通讯及多媒体法令》,修法决定传达重要讯息,政府的容忍度似乎已经到了底线,不能再袖手旁观,以强硬态度维护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建立在全民利益的基础上。若人民的权益被稀释,利益遭侵蚀,监督政府的能力被削弱,言论自由退缩的某个角落,我很怀疑,这还是不是全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