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你幸福吗”节目,在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引起中国人民的热烈讨论。
其中,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被询及时说:“我不知道。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
“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幸福很重要。惟,每个人对幸福有不同看法和感受。学生和老师、孩子和父母、打工族和老板们、锌板木屋的居民和高楼冷气房内的权贵,他们对幸福的定义肯定有别。
纳吉在9月初开始提出“幸福指数”概念,强调物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升之外,更关注人民的幸福指数,将之列为评估国家发展的标准。
他提呈“兴邦安民、一诺千金”2013年财政预算中,涵盖5大宗旨,包括提升人民幸福。这项提升人民幸福指数项项目共44项,占总数97项的45%,重视度显而易见。
突然间“幸福”被捧上天。若把“幸福”的问题抛给人民,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除了问“幸福了吗?”或许还要问,你满意目前的状况吗?假如不满意,何来幸福?
幸福建立在满意的基础上。幸福未来敲门前,政治菁英应该扪心自问为人民做了多少?做得够吗?哪里还可以再改善?
幸福是一个抽像的概念,因人而异。如何将之量化和评估?处理不好会闹笑话。“满意与否”则比较直接,也能反映出人民对执政者的评估。
民意调查在308之后开始流行,针对特定议题,询问人民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看法。民调让大家对“满意与否”有了出口。
不管是大专学府或私立机构,大家更勇敢地表达“满意与否”。公民素质的提升,社会运动的次数,参与者的投入,新媒体的功能,蓬勃的社运让民意找到出路。
政府的满意度起伏不定,与政治议题的设定与操弄有关。幸福或许是另一个华丽的包装。
民众的满意度是施政的成绩单。满意的人不啬继续支持,满意的人也是高兴的人。他们对政党的忠诚度也相应建立起来。政党也找到走下去的支撑点。
大选热度飙升,朝野政党都在路上。回顾历史,远的我们或许记不住了,就说过去5年的事情和成绩单,政府的施政如何?
国阵的中央政府和民联掌权的州政府,激烈竞争,激发舆论火花,双方比拼政策,比派钱和比福利等。这些未必能让人民获得长期幸福,短暂的兴奋肯定有。
这份“幸福”能否转成“满意”,进而化为大选的“支持”?目前还说不准。变化莫测、波涛汹涌的政坛上,一天都算长,更何况国会何时解散还是个未知数。
面对政治,在“幸福”和“满意”之间,你选择什么呢?我选择“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