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叔脱得只剩内搭背心和袜子,站在机场安检门前,两手高举,表情像在等候宣判。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亚洲某个机场的画面。当然,为了安全,严谨无可厚非,但严谨和严苛,其实只差一点点沟通的温度。
这次造访中国新疆阿勒泰机场,发现安检也可以很温柔。
当我穿过检查门时,设备发出一声提示音后,下意识紧张一下,心想是不是手表忘了取下?还是外套口袋有零钱?然后担心下一秒被骂。
但眼前的安检员没有板起脸,也没吼出那句熟悉的“脱掉”,而只是轻声说:“先别担心,可能是小物件,我帮你看看。”
仿佛医生安抚病人的语气,也像朋友替你检查衣角的标签还没撕下来那样。
另一个让人惊讶的细节,是现场居然备有拖鞋。
看到其他人被指示脱鞋过安检的时候,不用赤脚踩冰冷地板,也不用担心地板桥有多脏,拖鞋就摆在一旁,自取自还。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动,却拼凑出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你是配合安检的旅客,不是等待审判的嫌疑犯。
我曾在欧洲某机场被要求把背包里的三明治拿出来,理由是“形状可疑”,也曾在东南亚某机场看见安检员把旅客骂到眼眶湿湿,只因她没听懂指令重复。那时心里在想,维护国境安全,真的需要这么“高分贝”吗?
世界各地的机场安检文化,或多或少反映一个地方如何看待人与制度的关系。亚洲某些地区偏爱严格以待,欧美则倾向“规则明确、但有距离”,而阿勒泰机场则有种罕见的“有规矩但不失人味”。
这是否意味著所有机场都应该温柔对待乘客?不尽然。毕竟每个地区面对的安全风险不同,但在执行标准程序时,语气、眼神和提醒的方式,却是最容易改变及忽略的部分。
希望有一天,过安检不再是出国前最紧张的时刻,而是一次被信任的练习。
有些细节的改变不用很大。一句温柔提醒,一双干净拖鞋,就够了。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