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脸书刷到一则视频,有人把吉隆坡中华独中周会时,全体学生围在校园合唱国歌的情景放上网,歌声悠扬,场面浩大壮观。视频附上简介,指隆中共有5400名学生与300位教职员,是国内最大的学府之一。

这段视频不过30秒长,播放量竟高达280万,还有2万点赞(包括笑脸、惊讶等表情),以及5400则留言。

留言太多无法尽阅,有些毕业生或家长分享自己的体验,都是赞誉之词。然而,也有不少来自马来酸民的留言,居然也获得几十至数百的点赞:

• 国歌唱完后,他们继续以华语交谈。
• 可是他们依然无法以国语沟通,到医院问诊都要求见华裔医生,因为“听不懂马来话”。那些无法讲国语的,应该把他们当成外国人收费。
• 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虽然同在一个国家生活,他们始终不了解他族文化。
• 这是中国大陆吗?
• 他们应该懂得对政府和统治者感恩,即使是英美澳等地,也没有这类中文学校,他们享有大马最仁慈的特权。

还有许多羡慕嫉妒恨的酸言酸语,很明显都是来自“同在一个国家生活”,却对大马华校一无所知,且抱有深度偏见的马来网民。

有网民看不过眼,说:想知道大马人有多种族主义?来看看留言就晓得。

华校早于19世纪便在大马立足,比国家年龄更老的百年老校,全马各地比比皆是。可悲的是,时至今日,华教在非华裔、尤其是马来人眼里,仍是一个畸形碍眼的存在。

这或许必须归功于巫统及伊斯兰党的政客,过去数十年来,对华教的攻击有增无减。马来民众对华社及华教的误解根深蒂固,玛拉工艺大学生视开放招生如世界末日,证明种族政治长久以来散播的思想病毒,导致族群之间互不信任、互筑高墙,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友善政治环境

华教长年遭历届政府漠视或边缘化,又被极端政客打压,而所谓的华基政党在维护华教的表现,一个比一个滑稽……在如此不友善的政治环境底下,大马华教能坚守上百年屹立不倒,不仅是东南亚的奇迹,放眼全球,亦是骄人的成果。

马来网民以居高临下的姿势指指点点,要华教“懂得感恩”,仿佛华教千辛万苦走到今天,靠的全是政府或马来人的恩赐。

华教应该感恩吗?当然应该!关键是,为何而感恩?该对谁感恩?

“滴水之恩涌泉以报”,感恩是中华人文精神重要的成分,华小低年级就教导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若说华人是最懂何谓“感恩戴德”的民族,恐怕无人有异议。

因此,华教受恩也自然应该感恩。对谁感恩?首先当然是诸多先贤,包括早期南来,“毁家兴学”的陈嘉庚,还有推广母语教育不馀遗力的李光前、陈六使、林连登等无数先辈。他们散尽家财购地建校,推动广大南洋劳力阶层送孩子入学,让华文教育在百年前就奠下基础,也让华人得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与下一代的命运。

华教更需感恩众多华教斗士,尤其是林连玉、林晃昇、沈慕羽、陆庭谕等人,他们为维护母语教育遭受当局的各种打压,被褫夺公民权的、被打入牢狱的、被剥夺教职和退休金的……

在波涛汹涌、风雨交加的漫长日子,我们何其有幸,有这一群勇者不惧、勇往直前的斗士,“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不但为华教挺过最艰难的岁月,还成功让华文教育开枝散叶,成为今日华裔家长最优先的选择。

华教还须感谢一代又一代的社会贤达、市井百姓、贩夫走卒。更不能忘了站在最前线的老师和校长们,他们为耕耘下一代付出心血和汗水,是最辛劳的华教园丁。

华社上下出钱出力

日前,大马社会企业家基金会在巴生滨华中学举办的谢师宴,为548位在职与退休的独中教职员,颁发3000令吉感恩金,符合条件者将每月获得500令吉,为期10年。这正是华人“饮水思源”的体现。

没有华社上下一心的出钱出力,以行动支持母语教育,华教无法走到今天。

我们自然也感谢独立初期,开国元老们没有对华教赶尽杀绝。至于那些仇视华校的极端政客和无知网民,他们对华教作出的唯一贡献,就是一再提醒华教工作者:华教的危机至今未消,同志们仍需提高警惕防守与加固。

或许值得安慰的一点,就是华教的杰出表现,已得到越来越多友族家庭的认可。据统计,非华裔生占全国华小的百分之二十。换言之,每5名学生,就有1名是友族。如此大比例的友族生,可叫人乍喜还忧——一边厢,它延缓了微型华小的倒闭,另一边厢,华社支助华校的负担,如今百上加斤。

往长远看,只盼那些受益于华校教育的友族生,长大成才后,能够懂得中华文化的感恩图报,回馈华教,同时带动更多国人支持多源流教育,那也就不枉华教的一番苦心。

此外,华教多年来为国家培育无数英才,减轻了教育部的担子,华社更是年复一年,替国库省下数以亿计的教育费。政府的高官老爷们,尤其是那些打著承认统考口号上位的,如果尚有一丝良知,是否也该对华教,表达一点感恩之心?  

备注:有意参与《谢师恩》赞助感恩金的,可点击这里,以每天RM1,向老师们致谢。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情侣海边漫步 女子惨被大浪卷走!

阅读全文
冰淇淋老伯黄哲文与世长辞。(照片取自面子书群组“Hawkers United – Dabao 2020”)

狮城森林大厦冰淇淋老伯逝世 享耆寿92岁

阅读全文
女游客当时所点的食物。

杂菜饭要价21新元 旅客喊贵

阅读全文

马来社会严重分裂 马哈迪剑指阿都拉和纳吉

阅读全文

猩猩四人行

阅读全文

围捕 "电车痴汉"

阅读全文

林德宜:马来人至上观:其悠久历史

名家

身体和心理创伤治疗的第一步是确定创伤如何以及为何发生。医学确定了三种主要的创伤类型:急性、慢性和复杂性。创伤不仅源自于暴...

阅读全文

郭朝河:姥姥的外孙为何如此卖座?

名家

要有炫目特效或反转再反转的剧情才能创造票房奇迹?未必。只要剧情说得细腻真诚,小品也能创造惊人票房。近期泰国伦理电影《姥姥...

阅读全文

冯振豪:我们为何需要一部政治献金法?

名家

在马来西亚,我们没有公费选举制度,没有政治献金相关法条,《1954年选举犯罪法令》(Election Offences ...

阅读全文

羊兄:曾与巫统合作执政过新加坡的男人(下)

名家

上期我们聊到了林有福从政背景及备受争议的执政风格。他强硬对待左翼份子的立场也为他争取到了英殖民当局的信任,从而使他得以重...

阅读全文

孙和声:从美中关系恶化谈起

名家

国际关系学流行一种说法,即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这种利益外交论确适用中苏与中美关系。回想195...

阅读全文

郑庭河:宗教作为一种权威

名家

一般上,社会总需要有各领域的权威以作为协调、整合、引导、教育、规范、推动、奖励、惩治人们进行或不进行各种活动的积极因素。...

阅读全文

黄大志:从英殖民者视角看独立前的华人问题

名家

1874年是马来亚历史的一个关键年。是年海峡殖民地总督克拉克利用霹雳州两帮华人私会党(海山和义兴),因锡矿开采权益纠纷,...

阅读全文

林德宜:是时候设153条文皇委会

名家

“我们不能低估半岛、沙巴或砂拉越的(极端主义)势力……他们只纯粹从特定的种族或宗教角度来看待他们的生存,这肯定不利于我国...

阅读全文

郭朝河:大马崛起的新商机

名家

究竟在外国人的眼中,马来西亚在国际地位为何?最近出席第37届亚太圆桌会议,参与者不仅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官员与学者,还有...

阅读全文

谢诗坚:马华怎样翻身?

名家

马华公会总会长魏家祥上个月在接受前卫生部长凯里主持的播客节目《出去一下》访问时说,若国阵中有成员党琵琶别抱,马华也可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