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砂拉越选举尘埃落定,首次领导执政联盟出击砂选的阿邦佐一如所料般继续以三分二的优势执掌犀鸟之乡,表现甚至超越已故前首长阿德南所创下的“辉煌72”,在砂议会的82席次中狂扫76席。在砂盟成员党当中,表现最好的是土保党和人民党,其各自所参选的47席和11席悉数全胜,得以维持上届选举百发百中的优越成绩。
当然,这并不意味著其馀两个成员党的表现不佳。人联党参选18席中选13席(72%),民进党在6席中夺5席(83%),这与上届其各别创下的54%和67%中选率相比,也是进步神速。这么优秀的成绩,多多少少都令国内的大部分评论人感到意外,因为在选战开打之时,砂政盟与它的竞争者一样面对著各种严峻挑战,令各成员党魁倍感压力。
他们在投票前面对的挑战有三项。首先,就是各大选区的候选人太多,特别是城市选区和达雅选区,他们在这些选区所面对的不是过去那种孤立无援的无党籍人士,也不是好像砂革新党这样单打独斗的小党,而是来势汹汹、强将林立,并且有能力参选比任何单一政党更多席位的砂团党(PSB)和肯雅兰党(PBK)。
另外,革新党在此次也更换旗帜成为民志党(ASPIRASI),并且和新达雅党(PBDSB)结盟成立砂民盟(GASAK),尽管这个联盟不获社团注册局批准,而且他们此次参选的席次不多,但还是当地首个能集结社运人士的政治平台。虽然跟砂团和肯雅兰党相比他们显得弱小无力,不过因为当时的民意极为模糊,所以它们仍让砂政盟感到不安。
其二,就是砂政盟内部在分配议席之时各党之间闹出一些不愉快,比如人联党和民进党的都东选区之争、人联党和土保党的曼旺选区之争,还有土保党内部的特连选区之争、人联党内部浮罗岸选区之争等,这些都让该党面对各种扯后腿的变数。最后,就是人民党和民进党本身所面对的一些重大问题和挑战。
人民党党魁詹玛欣逝世导致该党群龙无首,权力分配陷入混乱,党继承人不明朗导致其内部暗流涌动,而民进党则在各大达雅选区,比如碧湖、马鲁帝等面对来自砂团党的挑战,后者派出迎战民进党的分别曾经担任联邦乡区发展副部长的迪基拉菲以及前议员西莱斯特,他们在当地的风评都相当不错,在竞选期的账面胜算极大。
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
这三大元素都导致砂政盟和希盟一样,面对著内忧外患的变数,而在这些排山倒海的压力之下,舆论一般猜测阿邦佐只能攻下60席左右。不过,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砂政盟在这场选举砂盟狂扫了76席,同时亦已意味著他们跨过了这三项挑战。当然,砂政盟之所以能够创下如此辉煌的战绩,也是必须归功于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
所谓天时,有两点。其一,目前是砂希盟最弱的时候。成员党不采用共同标志、砂公正党群龙无首、也缺乏在野阵营能操作的本土议题,让选民看不到诚意,其二,疫情当下大部分选区无法进行实体竞选,这对希盟来说如同断臂,既无法带动选举氛围也无法透过讲座筹款,原本不怎么高的胜算自然再打折扣,丧失威胁力。
再来就是地利。本届的砂拉越选举是自主权意识抬头的战场,所以总部在西马的砂希盟成员党自然先吃了一个大亏。当然,有能力操作本土议题的本土政党也很多,但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能够拿得出具体,并且更具建设性发展蓝图和愿景的,只有砂政盟和砂团,但因为前者是原有的执政者,他们的蓝图更容易取信于选民。
而最后就自然是人和。砂希盟(特别是公正党和诚信党)、肯雅兰党、民志党、新达雅党等在野党大部分的候选人辨识度都不高,而砂政盟则花了很多心思来部署、调整候选人,并且在分配议席时舍弃按党分配的传统,只按胜算来部署,这让砂政盟能够尽可能将选票集中,确保在各个多角战的选区中不会被分散选票。
目前有不少论者指砂政盟能胜利是因为低投票率和选票分散,所以阿邦佐是胜之不武。但要注意的是,在投票日前砂政盟同样面对挑战,而且阿邦佐若无法领导砂政盟取得辉煌成就,等待著他的会是土保党党争和人联党分裂。这压力其实不亚于希盟共主安华被逼宫的压力,更何况,能否把握机会统合天时地利人和,确实也是很考党魁智慧的。